時間: 分類:推薦論文 瀏覽次數:
初高中生物課程在教學上的銜接,是中學生物教學過程中非常容易被忽視的一個環節,若兩方面存在銜接欠缺的情況,會直接導致學生知識斷層。本文結合目前初高中生物課程教學銜接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教學銜接的意義,對初高中生物課程教學的銜接工作展開詳細探討。
一、初高中生物課程教學的現狀
通過對初中和高中生物教學的目標進行對比,可以充分了解到初中生物教學的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掌握比較基礎的簡單生物學知識、非常簡單的生物實驗操作技能以及生物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運用。而高中生物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將生物學知識系統化和理論化,需要更深層次地理解知識點的含義。同時學生可以有效利用生物知識解決在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通過不斷的實踐可以有所創新。但是目前實際情況是,進入到高中階段學習的學生分別來自不同的初中,每個人都形成固有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以及思考模式。學生一方面在適應高中階段的學習過程中會比較困難,另一方面初高中生物課程中的斷層情況,也會使學生在初始學習階段顯得有些無所適從,沒有辦法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中。
初中生物課程的開設時間雖然比較長,但是每個地方的教育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各個學校實驗教學設施存在的差距也較大,在中招考試中,生物學科所占比重也不高,這些情況直接導致部分初中為進一步提升升學率而忽視對生物學教學的監督管理。而在高中階段,生物課程從文理分科以后才開始進行學習,間斷的學習過程就直接導致學生所學的初中生物課程知識點幾乎遺忘殆盡。通常情況下高中生物教學只能從重復初中生物內容開始。而高中階段的生物課程對邏輯性以及抽象性知識的學習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沒有初中生物學知識做基礎是沒有辦法正常開展高中階段生物教學的,而原有初中生物學教師的教學模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方法,都不再適用于高中階段學習,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初高中生物學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出現脫節的現象。
二、初高中生物課程教學方法的銜接
受到初中生知識整體水平以及初中生物作為入門學科兩方面因素的限制,并且初中生物知識在中考中所占的比重相對來講比較少,這直接導致初中生物課程的教學通常會采用灌輸式的授課模式。學生在進入到高中階段以后,隨著所學生物知識的逐步增多、教材內容的進一步加深,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方法上需要不斷創新,靈活地對學生運用啟發式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充分帶領學生從本質上掌握所學課程內容。
同時,大部分的高中生物教師沒有教過初中,對于初中教材的了解比較少,因此高中生物教師首要任務是詳細掌握學生在初中階段所學的具體生物內容,并充分了解學生對于初中生物知識的掌握程度。高中生物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也要對之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從而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初高中生物知識之間的共同點以及差異性。高中生物教師針對學生在初中階段沒有作為重點,學生掌握情況不理想,而在高中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又必須有效掌握的生物知識,教師要加以補充,將此部分知識作為教學重點,以便做好初高中生物課程的銜接工作。
讓高中階段的學生可以從更全面的視角,來有效掌握此階段生物學的相關知識,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另外,高中生物課本主要講述的是生物學的基本特征以及生命活動的主要規律,此階段的教學內容涉及很多數學以及化學等理科學科的知識點。在遺傳學的教學部分,主要講述遺傳的兩個基本規律。在此課程的教學中,需要用到數學學科中概率方面的知識。在 DNA 結構的授課中,需要運用到化學學科方面的相關知識。所以,生物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還需要仔細研究生物學科知識與其他相關學科知識之間存在的聯系。假如教師在講述某個生物知識點時,需要以其他學科的知識為輔助,而相關學科教材中又沒有講述具體的知識,那么生物教師需要在教學內容中做適當的補充。
三、初高中生物課程教學內容的銜接——以神經系統調節教學內容為例
初中生物具體教學內容以及活動建議:第一,科學準確地描述人體神經系統的構成;第二,簡要概述人體神經系統調節的具體方式;第三,仔細觀察人或者是動物的部分反射活動,并準確說明出現該反射活動的意義。高中生物具體教學內容以及活動建議:第一,簡要概述人體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以及調節過程;第二,詳細闡述人體神經沖動的產生和傳導過程;第三,簡要概述人腦的高級功能;第四,通過翻閱相關資料搜集利用神經調節原理的仿生學資料。生物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已經具備哪些生物學知識基礎、方法、技能等前提下,有針對性地對高中生物教學增補,對具體教學內容進行詳講或略講,以合理將初高中階段神經系統的調節內容更好地銜接起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1.讓學生說出神經元的結構和具體功能此部分學習內容屬于初中生物范疇,結合對初中生物知識的鞏固和加強,為高中生物課程的學習做好鋪墊。第一,說出人體神經元的基本結構以及功能。神經元的作用非常關鍵,是構成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最基本的單位。在神經細胞上存在非常多的突起,有的突起比較長,有的突起比較短。長的突起在外表大都會套有一層鞘,進而組成神經纖維。在神經纖維的末端,非常細小的分支就叫做神經末梢,神經末梢分布在人體身體的各個地方。神經元在人體中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比如接受刺激、產生興奮、傳導興奮等功能。興奮指的是動物體或者是人體內的部分組織或細胞受到外界環境的刺激后,由相對來說比較靜止的狀態逐步轉變為非常顯著活躍狀態的過程。此時生物教師需要帶領學生進行思考:第一,一個神經元主要包含哪些部分?第二,神經元以及神經纖維和神經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2.讓學生舉例說出人體神經調節的方式反射是人體神經調節過程中最基本的方式,主要是在中樞神經系統的參與下,人或者動物對內外部環境的變化情況產生的規律性應答,比如膝跳反射以及眨眼反射等。生物教師帶領學生深度思考:第一,當含羞草的葉子被觸碰后就會出現下垂的情況,草履蟲在移動過程中,會向水中有糖分的方向移動,這些動物和植物出現的現象屬于反射嗎?講出具體的原因。第二,完成反射活動的基礎條件是什么?第三,讓學生舉出一個實例,詳細說明一個完整的反射活動,大概需要多少個神經元的共同參與才可以完成?第四,為什么當突然拿起一個比較燙手的包子后,先縮手然后會感覺到燙?第五,“反射”和生理性“反應”兩者的概念相同嗎?第六,向日葵的花盤總會朝著太陽的方向,這種現象屬于反射現象嗎?第七,人體或者是動物體聽覺以及視覺等感覺的形成屬于反射嗎?說出詳細的理由。
3.讓學生詳細說明神經調節的具體結構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點強調反射弧結構完整是實現反射活動的先決條件。
4.讓學生舉例說出反射弧結構完整性的重要意義對脊蛙搔扒反射情況的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和研究可以得出:第一,在反射弧中,假如感受器以及傳入神經或神經中樞進一步受到損壞,則既沒有任何感覺也沒有效應;第二,在反射弧中,假如是傳出神經或是效應器受到進一步損壞,則只有感覺沒有任何效應;第三,反射弧只有充分保證其完整性,才可以將反射活動有效完成。
四、初高中生物課程實驗教學的銜接
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是以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為基礎展開的,而學生學習生物學以及做生物實驗的興趣,也是從初中生物實驗教學開始的。所以教師做好初高中實驗教學的銜接工作,對學生有效掌握生物課程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是大有幫助的。在初中教學階段,學生做生物實驗,一般情況下是嚴格按照生物老師的實驗步驟進行簡單重復的模仿,學生獨立進行實驗的能力得不到有效鍛煉。而在高中階段,在生物教學方面,就應該要求學生養成在實驗中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教師在指導學生做實驗的時候應多一點兒鼓勵,少一些限制,讓學生充分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
五、結束語
本文首先分析了初高中生物課程教學的現狀,其次詳細介紹初高中生物課程銜接的具體策略。有關初高中生物課程教學各方面的銜接問題,應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其內在聯系,注意把握時機和尺度,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增強學生科學探究能力。
選自期刊《試題與研究》名師論道
作者:任小楠
級別:北大核心,JST,CSCD,CSSCI,WJCI
ISSN:1002-210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