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10月09日 分類:免費文獻 次數:
《培養小學生整體感知閱讀能力的策略探究》論文發表期刊:《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發表周期:2021年11期
《培養小學生整體感知閱讀能力的策略探究》論文作者信息:侯杰穎
摘要 :小學語文新課標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語文閱讀過程中正確把握好整體與局部的關系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培養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成為當務之急。文章從整體感知閱讀的概念、整體感知閱讀的重要性出發,提出了培養小學生語文整體感知閱讀能力的實施策略,以期對提高小學生整體感知閱讀能力和提升小學生語文素養有所幫助。
關鍵詞 :小學語文 閱讀 整體感知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行是知之始”等教育理念在中國基礎教育的實踐中發揮著巨大的教育價值。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其中,閱讀是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新課標的要求。然而,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師主要以分解閱讀教學法進行教學,忽略了對學生整體感知閱讀能力的培養。對此,小學語文教師要踐行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念,在今后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改變教學方法,在教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將“學"與“做"結合起來,在掌握閱讀方法的基礎上進行閱讀實踐,站在全局的高度去閱讀課文并感受課文情感,以此提高學生的整體感知閱讀能力。
一、整體感知閱讀的概念
對于語文整體感知閱讀的定義,目前國內外學術界還沒有形成統一認識。通過對眾多觀點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對語文整體感知閱讀做出如下理解:整體感知閱讀是指從課文的整體入手,通過對寫作背景和文體等相關信息的了解,快速抓住課文的主旨和情感,理解課文各段落部分的內在聯系。整體感知閱讀不注重字詞的深層次分析,它的目的是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初步理解。如果加上教師的示范朗讀,學生則能夠進一步體會到課文中所表達的情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二、整體感知閱讀的重要性
1. 有助于把握課文中心思想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經過反復篩選的名篇佳作,每一篇文章的創作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意義,其字里行間也都體現出了作者情感和思想。課文中的每一個句子和每一個段落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都有密不可分的關聯。而且,許多課文是從著名文學作品中節選的一段精彩情節或片段。這就需要學生對整部作品的創作背景和主旨進行了解,把握課文的中心思想,感知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情感。
2,有助于加深對課文詞句的理解學生需要通過反復閱讀去體會和領悟作者創作文章時的情感和處境,并且在閱讀的過程中將自己置身于作者當時所處的情境中,與作者一起感受悲歡離合。而文字是作者與讀者進行情感交流的唯一載體,作者將情感寄托于文字當中,且中國漢字語言博大精深,很多情況下同一個漢字在不同的語境中會有多種截然不同的意思,所以對文章中文字語句的推敲和理解,就需要了解其所處的特定語境。而整體感知閱讀恰恰能夠幫助讀者了解當時的語境?梢哉f,整體感知閱讀是深入了解語言文字的前提。
3.有助于提高語文學習效果語文課程新課標要求學生具有獨立閱讀能力,學會多種閱讀方法,具有較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語文課程的學習內容包括生字、詞語、語法、修辭手法、文體以及標點符號等,由于課時的限制,教師不能把所有語文知識都教授給學生,他們會有的放矢地對主要知識點進行講解,這就對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篇課文是一個完整的個體,語句和段落是它的一個個分支,只有對課文整體有全面的認識,才能夠深入理解其中的語句段落。因此,加強對學生整體感知閱讀能力的培養,能夠逐步提高學生靈活運用文字和語言的水平,從而不斷提學生高語文課程學習的效果。
三、整體感知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
1.整體把握課文情感和主旨每一篇文章的字詞語句都包含著作者的情感,或喜或悲,或哀或樂,或愛或恨,文字是作者與讀者進行交流溝通的橋梁,學生通過文字閱讀才能真正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變化,沉浸在作者營造的情境中。而且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個鮮明的主旨,小學語文課文的編排通常是按主題進行分類的,這就有助于教師對課文的時代背景和主題思想進行統一介紹,便于開展教學活動,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加深對課文主旨的印象。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整體把握課文情感和主旨。首先,教師要有整體感知閱讀的意識.
把握各單元課文的主旨,深入分析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從而明確教學目標。其次,由于小學生的生活閱歷和情感經歷十分有限,許多文章主旨和情感無法領悟和體會,單純的文字語句也無法引起他們內心的共鳴,這就需要教師在引導學生通篇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而帶動起學生的情緒,以此來促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主旨,提高學生整體感知閱讀的水平。
2.采用情境教學法
陶行知認為“生活即教育”。雖然小學生生活閱歷有限,但是通過模擬生活情境,可以更好地以這種虛擬的“生活真實”來促進學生對文章內容與思想情感的理解。首先,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多媒體硬件設備和網絡資源,在課堂上通過播放視頻等方式提高學生的視覺體驗和對課文的整體感知。聲音和畫面的震撼感和沖擊力是傳統教學手段無法達到的,這種情景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夠極大地提高教學質量。其次,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設計相關的教學情景。例如,帶學生到郊外郊游,親身感受大自然的美麗。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朗誦閱讀課文,親身感受課文中描繪的場景,這樣能夠進一步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印象和理解。
3.組織閱讀活動
陶行知的“行是知之始”教育理念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也指明了一個方向,即要通過“行”來使學生“知”,也就是通過閱讀實踐來讓學生學會整體閱讀技巧,提高語文整體閱讀感知能力。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整體感知閱讀能力,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語文閱讀活動中。首先,教師要多組織一些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例如,成立班級閱讀小組、開展閱讀交流會等。同時,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多對學生進行鼓勵,增強學生閱讀和交流的自信心。其次.
教師還要教授學生整體感知閱讀和朗誦的技巧,幫助學生提高閱讀和朗誦水平。實踐證明,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能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能讓學生真正掌握整體感知閱讀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四、結語
陶行知教育理念在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整體感知閱讀能力方面發揮著指導作用,能夠幫助教師建立有效的語文課程教學模式。今后語文教師應堅持陶行知教育理念,加強對整體感知閱讀的重視,不斷開拓教學思路,創新教學方法,逐步培養學生語文整體感知閱讀能力,讓學生真正學會整體感知閱讀的方法,為他們進一步深入學習語文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夢, 姚守梅, 柏春慶 . 小學生整體感知能力的發展 :現狀、 問題與建議——基于海淀區語文學業發展水平評價項目的分析 [ J ]. 現代中小學教育, 2020, 36(10) :28-31.
[2] 呂潔 . 論閱讀教學中的整體感知和文本細讀 [D].蘇州大學, 2011.
[3] 張婷 . 論語文教學中的整體閱讀教學 [D]. 蘇州大學, 2010.
[4] 孔秀蘭 . 基于整體感知的閱讀教學研究 [D]. 華東師范大學, 2006.
[5] 石義堂 . 也談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整體感知”[ J ].中學語文教學, 2005(11) :24-26.
[6] 龍斌 . 中學散文整體閱讀教學研究與實踐 [D]. 江西師范大學, 2005.
級別:北大核心,JST,CSCD,CSSCI,WJCI
ISSN:1002-210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