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7月15日 分類:免費文獻 次數(shù):
《基于泡桐栽植與管理技術探究》論文發(fā)表期刊:《現(xiàn)代園藝》;發(fā)表周期:2021年12期
《基于泡桐栽植與管理技術探究》論文作者信息:林家生(1972-),男,福建閩清人,工程師,從事森林資源保護和管理工作。
摘要:泡桐由于其具有的優(yōu)良特點,被廣泛應用于家裝生活中,主要分析了泡桐栽植技術及其管理培育,以期為泡桐的良好生長提供有建設性的依據(jù)。
關鍵詞:泡桐;栽培;技術
1 泡桐的特點及其生長特性
泡桐屬于玄參科泡桐屬植物,樹皮顏色呈灰色、灰棕色、灰黑色,葉片為對生、大葉,卵形,具有長莖,莖上覆蓋參差不齊的絨毛,花大,一般呈白色或紫色。泡桐喜光,光照充足的條件下可快速生長。同時,泡桐抗污染性能和氣候適應性強,氣溫超過38℃會阻礙桐木生長,絕對最低溫度為-20℃。泡桐不適宜種植在厚重的土壤中,其根系水分含量大,新陳代謝能力強,栽植地不可積水,否則會導致泡桐樹出現(xiàn)嚴重的根腐病或死亡。
2栽培泡桐相關技術
2.1選擇造林地
選擇土壤深厚、肥沃、地下水位不高的區(qū)域,可將30以下的山麓和山谷作為首選造林地。
2.2整地
穴狀整地,穴深70cm,長、寬控制在20cm、100cm,基肥使用量為300kg/67m,經施肥和綜合整地后,農林間作的耕地可按照原樣的穴樣整地,規(guī)范挖洞造林。山區(qū)造林采用帶狀整地、刨石換土、深挖坑等方式,松散的土壤層應在70cm以上,確保桐木正常生長。
2.3造林密度
在合適的場地前提下,按照泡桐的生物學特征,在不同的土地采用不同的造林密度。可沿道路河流成排種植,采用單行播種的方式,行距控制在3-5m;采用雙行種植,選擇三角形排列的方式,間距為3m×3m或3m ×5m;可在村莊或房屋旁邊種植,根據(jù)當?shù)厍闆r以條狀或塊狀形式種植,間距為4m ×4m。農作物間作應根據(jù)場地條件和經濟條件確定造林密度,原則是不影響農作物生長,可采用使植物間距變窄、行間距變寬的方法。
2.4 栽植方法
由于泡桐苗質量的不同,初期生長也有較大差異,很可能出現(xiàn)造林后樹木嚴重分化和單產低下的問題。因此,對幼苗質量要進行分層級管理,然后根據(jù)分級情況進行種植,以免損壞幼苗。此外,依據(jù)當?shù)赝寥罈l件,確定基肥的種類、施肥量。
2.4.1 播種時間。建議在春季樹液發(fā)芽前15d種植,具體時間應參考當?shù)氐?a href='http://www.gxmember.com/hek/qix/' target='_blank'>氣象數(shù)據(jù)。泡桐可在平均每天16-18℃的條件下發(fā)芽,2月中旬-3月中下旬是比較適宜的播種時間。
2.4.2 拉直幼苗根系。泡桐幼苗必須沿自然方向放入孔中,修剪卷曲的根系和嵌套的根系。
2.4.3 種植深度。播種深度應根據(jù)幼苗大小和土壤濕度來確定,通常根頸應與地面相距20cm;淺層種植應在茂密或潮濕的土壤條件下進行,注意防止倒伏。
2.4.4 填土。先填充細土,壓緊壓實根系中的土壤,然后再填充其他土壤。
3泡桐的撫育管理
3.1澆水
播種后澆入一定量的水,讓土壤充分吸收并自動下沉,與土壤有機成為一體,并補充水分。在炎熱干燥的5月中旬和6月中旬各澆1次水,可有效縮短播種緩苗時間,使得年增長率提高了20%-40%。澆水后,孔中土壤表面出現(xiàn)變白或變硬時,再開始培土,在樹干周圍堆1個長、寬各為40cm,高20cm的土堆,以提高溫度,保護水分。
3.2 施肥
充足的營養(yǎng)對于植株的健康生長尤為重要,僅靠自然營養(yǎng)供應是不夠的。因此,有必要按照不同生長期的養(yǎng)分需求和土地養(yǎng)分狀況,及時供給養(yǎng)分。
3.3修剪枝芽
泡桐發(fā)芽因木質化會形成分枝,這會影響主莖分枝高度。因此,應及時抹去未木質化的發(fā)芽,以免在主莖上留下傷口。抹芽是為了去除未成熟的1年生泡桐苗莖上的芽(腋芽、副芽),修剪是為了促進分枝向高處生長,時間最好控制在春季樹液流動前15d,修剪徹底,不留殘茬,方法是使用鏟子或鋸子將其剪掉,側枝直徑不超過5cm。為了培育主枝,并使其長高,可采用人工修剪的辦法,尤其是在造林的早期階段,人工修剪的良好與否直接影響到泡桐日后的生長。
3.4平茬與截干
如果運營和管理情況良好,連續(xù)2次平茬優(yōu)于1或3次的效果。剛離開苗圃的幼苗由于體積小、干型差,或由于病蟲害而生長不良,造林后要對這些樹苗進行多次修剪,時間控制在春季樹液流動前。平茬宜選擇在晴天進行,在地面附近用鋒利的刀片剪掉不整齊的幼苗,使切片盡可能平整,以防止裂開。平茬后留茬3-4d,然后用土壤密封,土壤厚度通常為3-4cm,當發(fā)芽長度達到10-15cm時,保持1株生長最佳的桐木,然后除去其余的。泡桐的主莖和側莖頂部由于組織不完整,且沒有木質化,通常會變干并在冬季死亡。春季,頂芽第3-4節(jié)腋芽會有發(fā)芽的趨勢,會形成假的分叉、分枝。為了使泡桐的樹干變直,必須剪掉2個叉狀樹枝的其中1根,保留1根樹枝作為樹干,此過程是手動截干。
3.5加強保護
泡桐修剪或機械損壞后,想要傷口愈合是非常困難的,伴隨著較大的髓心出現(xiàn),細菌與雨水也易于侵人,經常出現(xiàn)樹皮和心材腐爛的現(xiàn)象。因而要加強種植后的管理和保護,以避免出現(xiàn)人為損害及牲畜食用樹皮的問題。一旦發(fā)現(xiàn)牲畜啃咬泡桐樹皮或其遭受機械損傷后,應立即對傷口進行治療:一是對于發(fā)生樹皮剝離的,第一時間將側枝上的樹皮放在對應出現(xiàn)傷口的地方,并用塑料薄膜包裹;二是對于嚴重損壞樹干木質部的,首先涂抹保護劑,其次用塑料膜緊緊包裹傷口,讓傷口組織側面盡可能修復生長,加速傷口愈合。修剪應盡早進行,保持傷口平整,隨時使用保護劑,以避免傷口感染,讓樹木正常生長。
3.6病蟲害防治
3.6.1掃帚病。病原體是細菌質,能直接影響幼苗和幼樹生長,患病的幼苗成簇出現(xiàn),莖和葉變黃,當年冬季地上部分死亡。幼樹出現(xiàn)不良的癥狀后,小樹枝和小葉在主干或主樹枝的上部開始成片聚集,形狀像掃帚或燕窩。
防治方法:選擇優(yōu)良的育種材料,為了避免幼苗發(fā)病,應嚴格選擇育種材料,及時清除染病的枝條,將病根穗插在50℃的溫水中浸泡10min。對于患病植株,將石灰硫混合物噴灑于根部,能有效防止疾病繼續(xù)發(fā)展。
3.6.2 炭疽病。該病是泡桐病蟲害中一種相對嚴重的疾病,其主要是破壞泡桐幼苗的葉子、葉柄、嫩莖,一般發(fā)生在5-7月。在潮濕的天氣中,患病部位會產生小的黑色病變,在病變處會形成粉紅色分生孢子堆,病灶繼續(xù)擴大并融合成碎片,導致莖和葉死亡。炭疽病通常會導致大量的幼苗死亡,成年樹木也會不時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導致樹葉較早脫落。
防治方法:合理控制栽培苗木密度,采用施肥、翻耕、排水的方法,讓幼苗健康生長。播種前對土壤的處理一定要精細化,每667m2將5.0-7.5kg的硫酸亞鐵均勻地撒在地面上,然后翻耕土壤。出苗后,每10d噴灑50%Tuejunte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避免病原體的發(fā)生和傳播。
3.6.3葉蟬。成蟲大約長7.5-10.0mm,深綠色,頭頂有2個黑點。桐木幼樹每年發(fā)生3代,卵在樹苗和幼苗的干燥樹皮下越冬,損壞的部分似囊泡,若蟲孵化后,病斑出現(xiàn)在樹枝上,對樹木生長有著嚴重影響。
防治方法:在成蟲發(fā)生期間,可采用氧樂果800倍液進行預防和控制。在秋季末期,用石灰水和樹膠粉為樹干涂漆,防止產卵,并在來年保護樹木免受損壞。
3.6.4 泡桐灰鷹蛾。成年體為灰白色,每年發(fā)生1-3代,并在冬天作為蛹在土壤中度過。幼蟲以植物葉片的表皮為食,在受損的葉片上形成缺口和孔洞,甚至吞噬整個葉片。
防治方法:冬季翻土殺死過冬的蛹,按照地面和樹葉上的糞便和雜物,采用手工的方式進行清理;施用50%乙硫磷乳劑1000倍液;保護其天敵螳螂,具有較好的預防作用。
4結語
泡桐作為我國的一種優(yōu)質速生樹種,現(xiàn)在人們更加傾向于用它來制作樂器和家具產品。因此,需要加強并優(yōu)化栽植技術,使其得到更好的培育,進而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而我國泡桐產業(yè)規(guī)模化、集約化發(fā)展也將會迎來巨大的飛越。
參考文獻
[1]李康琴,徐海寧,龔斌,等.江西省泡桐產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問題及對[].南林業(yè)科,2016,44(04):51-54+72.
[2]胡智勇.泡桐栽培管理技術1.安徽農學通報,2014,20(15):118-120.
[3]康薇,鮑建國,鄭進,等湖北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區(qū)木本植物對重金屬富集能力的分析[].植物資源與環(huán)境學報,2014(1):78-84.
[4]高一龍,泡桐新品種9501的特征特性及埋根育苗技術U].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1(20):218-219.
[5]王世國,石興國泡桐栽植與管理技術探析[1.河北農業(yè)科學,2011,15(01):27+30.
[6]朱海洋,淮北地區(qū)泡桐育苗、栽培、管理技術].農業(yè)科技與信息(現(xiàn)代園林),2008(05):76-78.
級別:北大核心,CSSCI,AMI擴展
ISSN:1002-648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核心,JST,CSSCI,WJCI,AMI權威
ISSN:1002-45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核心,JST,CSCD,CSSCI,WJCI
ISSN:1002-210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shù)據(jù)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shù)據(jù)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shù)據(jù)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shù)據(jù)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shù)據(jù)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