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推薦論文 瀏覽次數: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大白菜的常見病蟲害 推薦本站核心農業學報:《東北農業大學學報》是東北農業大學的農業自然科學綜合性學術期刊。
摘要 介紹了大白菜常見病蟲害的發生特點,總結了其防治措施,以期為大白菜病蟲害的防治提供參考。
關鍵詞 東北農業大學學報,大白菜,病蟲害,發生,防治
大白菜主要病害有病毒病、霜霉病、軟腐病、腫根病、細菌性角斑病、炭疽病[1];主要蟲害有黃條跳甲、菜螟、菜青蟲、斜紋夜蛾、蚜蟲等。這些病蟲害一直是大白菜生產上的主要問題。據調查,雙遼市大白菜近年來各種病害危害嚴重,嚴重影響了產量和經濟效益。現將其發生特點及防治措施總結如下。
1病害的發生與防治
1.1病毒病
病毒病為病毒性病害,以蚜蟲帶毒傳播[2]。苗期心葉葉脈失綠,然后產生濃淡不均的綠色斑駁或花葉;成株期葉片嚴重皺縮,質硬而脆,常生許多褐色小斑點,葉背主脈上生褐色稍凹陷的壞死條狀斑,植株明顯矮化。
防治上,一是選用抗病品種或雜種1代。二是清潔田園,防止雜草或其他十字花科蔬菜的毒源傳染。三是適期播種。四是避免與十字花科作物連作。五是加強肥水管理。六是抓好防治工作,及早治蚜。苗期做好蚜蟲防治,可用50%辟蚜霧可濕性粉劑2 000~3 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噴施。發病初期噴灑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劑1 000倍液,隔7~10 d噴1次,連噴2~3次。
1.2霜霉病
霜霉病為真菌性病害,從苗期到結球期均容易發病。苗期發病,子葉或嫩莖變黃枯死,真葉發病多始于下部葉背,初生水漬狀淡黃色周緣不明顯的斑,較長時間后病部長出白霜。在大白菜蓮座期至包心期最易感病,初生水漬狀淡黃色邊緣不明顯的斑,持續較長時間后,病部在濕度大或有露水時長出白霉或形成多角形病斑。發生嚴重時,病斑連片,病葉枯死[3]。
防治上,一是選用抗病品種。二是播種時做好種子處理。用種子重量0.3%的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或0.3%福美雙藥劑拌種。三是實行輪作。合理灌溉,合理施肥,增施磷、鉀肥。四是藥劑防治。用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750倍液噴霧,7 d噴1次,連噴3次。
1.3軟腐病
軟腐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從蓮座期到包心期發生,病菌從菜幫基部、葉柄、葉緣、葉球頂端傷口侵入,病株外葉平貼地面,葉球外露,葉柄或根莖處組織潰爛,流出灰褐色粘稠狀物,潰爛處產生硫化氫惡臭味,是該病重要特征。
防治上,一是選用抗病品種。二是清潔田園,減少土地病菌殘留量,及時拔除病株,并用生石灰粉進行消毒。三是加強肥水管理,實行輪作。四是盡量避免由于自然、人工、蟲害而造成的植株傷口。發現小菜蛾、菜青蟲等蟲害,應及時防治,減少植株傷口。五是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用農用鏈霉素3 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 000倍液噴霧,隔10 d噴1次,連續噴2~3次。也可選用72%農用鏈霉素3 000~4 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 000倍液灌根,發現重病株及時拔除,同時在根部土壤上撒1層生石灰,以免澆水時相互傳染。還可在大白菜苗期至蓮座期用高錳酸鉀600~800倍液噴灑3~4次,可有效防治軟腐病,兼治大白菜霜霉病。
1.4根腫病
白菜幼苗和成株期均可受害。病株葉色變淡,凋萎下垂,在晴天中午前后尤其明顯。病株根部腫大呈瘤狀,發病后期,病部易被軟腐細菌侵染,造成組織腐爛,散發臭氣,致使整株死亡。
防治上,可用40%五氯硝基苯粉劑500倍懸浮液400~500 g/株灌根。
1.5細菌性角斑病
細菌性角斑病主要發生在苗期、蓮座期及包心初期。發病初期葉背出現水漬狀稍凹陷的斑點,擴大后呈不規則形膜質角斑,濕度大時葉背病斑上出現菌膿,葉面病斑呈灰褐色油浸狀,干燥時,病部易干,質脆,開裂,常與黑腐病復合侵染,加重腐爛、穿孔。由于細菌性角斑病不危害葉脈,因此病葉常殘留葉脈,很像害蟲危害狀。前期病葉呈鐵銹色,或褐色干枯,后期受害外葉干枯脫落。
防治上,發病初期噴灑72%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3 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 000倍液,或14%絡氨銅水劑400倍液(大白菜對銅敏感切不可提高用藥濃度),每隔7~10 d噴1次,連續防治2~3次。
1.6炭疽病
炭疽病主要危害葉片、葉柄和中脈,也可危害花梗、種莢。病葉初生蒼白色水漬狀小點,后擴大為灰褐色至灰白色稍凹陷的圓斑,病斑直徑一般為1~2 mm。病斑多時連片,引起葉片早枯。后期病斑半透明狀,易穿孔。葉脈上病斑多發生于葉背面,褐色,條狀,凹陷。葉柄、花梗和種莢上病斑呈長橢圓形,淡褐色,凹陷。在潮濕條件下,病部往往產生粉紅色粘質物。
防治上,清除病殘體后深翻;與非十字花科作物隔年輪作;合理施肥,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抗病力;適期晚播,避開高溫多雨季節。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500倍液,或多氧霉素1 0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800倍液噴霧,隔7~10 d噴1次,連噴2~3次[4]。
2蟲害的發生與防治
2.1黃條跳甲
黃條跳甲多發生在幼苗期破心前后,吃光大白菜子葉,造成整株死亡,幼蟲只害菜根,使葉片枯死。
防治上,可用5%的銳勁特1 500倍液,或90%的敵百蟲1 000倍液,或50%的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葉面噴灑或灌根。
2.2菜螟
菜螟具有鉆蛀性,給其防治帶來一定困難。以幼蟲鉆蛀性為害,幼苗期心葉及葉片受害,幼苗生長點被破壞而停止生長或死亡,但低齡幼蟲在葉片及心葉為害,發生期較整齊。
防治上,可掌握在幼蟲初孵化期和蛀心前,用氰戊菊酯3 000倍液,或Bt乳劑750 g/hm2對水600 kg,或48%樂斯本乳油2 500倍液(用藥量450 g/hm2)噴霧,連續噴藥2~3次,注意將藥噴到菜心內。
2.3菜青蟲(菜粉蝶)
1~2齡幼蟲啃食葉肉,3齡以上可將葉片咬成空洞和缺刻,嚴重時僅存葉柄和葉脈。幼蟲排出大量糞便,污染葉和菜心,其傷口易導致軟腐病。
防治上,用細菌性殺蟲劑Bt乳油或青蟲菌液劑500~800倍液噴霧,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綠亨穩凈2 000~2 500倍液均勻噴霧。
2.4斜紋夜蛾
斜紋夜蛾為暴發性害蟲,以幼蟲食葉、蕾、花和果實,鉆入葉球后藥劑防治困難。初孵幼蟲群集在葉背取食,3齡后分散為害,并能鉆入大白菜和甘藍葉球內,造成整株腐爛,嚴重時將植株吃成光桿。
防治上,需在幼蟲孵化盛期及時用藥,宜在3齡前消滅。藥劑防治時首先選用生物農藥,如Bt乳劑、青蟲粉劑。化學農藥可選擇10%吡蟲啉2 500倍液,或80%敵敵畏1 000倍液,或90%敵百蟲1 000倍液等交替使用,以免害蟲產生抗藥性。
2.5蚜蟲
蚜蟲往往成群密集在菜葉和嫩莖上,吸食植物體內的汁液,造成嚴重失水和營養不良[5-6]。蚜蟲除了危害植株外,還傳播多種病毒,必須及早防治。
防治上,可用20%殺滅菌酯6 000倍液,或10%吡蟲啉150 g/hm2對水600~750 kg噴霧,或綠亨穩凈2 000~2 500倍液均勻噴霧。
3參考文獻
[1] 王奎斌.大白菜主要病害發生特點與防治[J].現代農業科技,2009(14):156-157.
[2] 衡振月.大白菜病蟲害及其防治[J].種業導刊,2006(11):33.
[3] 李志遠,郝俊麗.大白菜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河北農業,2008(9):21.
[4] 趙莎,李紅梅,弓愛君,等.復配生物農藥防治大白菜病蟲害田間藥效試驗[J].山東農業科學,2009(8):86-88.
[5] 鄭友濤.大白菜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吉林蔬菜,2008(1):57.
[6] 胡麗華,李兵.大白菜病蟲害的發生與防治[J].河北農業,2008(11):21.
級別:北大核心,JST,CSCD,CSSCI,WJCI
ISSN:1002-210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