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推薦論文 瀏覽次數:
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的建設用地變得越來越緊張,為提高用地的效率,城市的住宅建筑大多數向高層或超高層發展,這也為建筑的結構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們廣大建筑設計人員應熟悉相關建筑標準條文、設計規范,熟練掌握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相關要點,合理的選擇建筑結構體系,做好結構設計的計算和優化,提高建筑的結構安全性,降低建造以及設計成本,為社會創造出更多的高層建筑精品。本文就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框架設計應注意的技術問題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高層建筑;框架結構;設計技術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ng urbanization, the city construction land becomes more and more nervou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land, of the city residential building to top or most super-tall development, it also for building structural design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We, therefore,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personnel should be familiar with the related building standard provisions, design standard, master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related points, reasonable selection of building structure system, completes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calc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improve the structure of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reduce the cost of construction and design, for society to create more high-rise building high-quality goods. This paper is mainly about the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framework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on the analysis, technical problems.
Keywords: high building; Frame structure; Design technology
中圖分類號:TU3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近些年來,由于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國的建筑事業也發展快速。國內的高層建筑物的設計也慢慢以框架結構設計為主體。高層建筑框架結構設計具有建筑室內空間大和平面布置靈活等優點,現在在賓館、寫字樓、教學樓、商店等建筑中被廣泛應用。但是,建筑平面布置和豎向體形變得越來越復雜,給高層結構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樣,高層建筑框架結構設計時的一些問題也往往會被忽視,給工程的質量留下隱患。
一 高層建筑框架結構設計的技術要點問題
高層建筑框架結構設計中的技術應用既要結合建筑物的實際功能需求,還要滿足建筑物的抗震要求。在設計中,一定要抓住設計項目的要點,加以深入的研究,最終制定出較為完善的設計方案。
1、板部分的設計技術問題
板的鋼筋宜采用大直徑大間距,但間距不大于200,間距盡量用200。板上下鋼筋間距宜相等,直徑可不同,但鋼筋直徑類型也不宜過多。相連幾個房間的同型號同間距板底鋼筋宜通。配筋計算時,可考慮塑性內力重分布,將板上筋乘以0.8- 0.9的折減系數,將板下筋乘以1.1- 1.2的放大系數。支承在外圈框架梁上的板負筋不宜過大,否則將對梁產生過大的附加扭距。當厚板與薄板相接時,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慮是適當的,但厚板就不合適,宜減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非矩形板宜減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室內輕隔墻下一般不應加粗鋼筋,一是輕隔墻有可能移位,二是板整體受力,應整體提高板的配筋。只有垂直單向板長邊的不可能移位的隔墻,如廁所與其他房間的隔墻下才可以加粗鋼筋。
2、梁部分的設計技術問題
梁上有次梁處應附加箍筋和吊筋,宜優先采用附加箍筋。附加筋一般要有,但不應絕對。一般來說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圍內的集中荷載,應全部由附加橫向鋼筋承擔,這也就是說,位于梁上的集中力如梁上柱、梁上后做的梁如水箱下的墊梁不必加附加筋。位于梁下部的集中力應加附加筋。但梁截面高度范圍內的集中荷載可根據具體情況而定。當主次梁截面相差不大,次梁荷載較大時,應加附加筋。當主梁高度很高,次梁截面很小、荷載很小時,如快接近板上附加暗梁,主梁可不加附加筋。當主次梁截面均很大,如工藝要求形成的主次深梁,而荷載相對不大,主梁也可不加附加筋。當外部梁跨度相差不大時,梁高宜等高,尤其是外部的框架梁。當梁底距外窗頂尺寸較小時,宜加大梁高做至窗頂。外部框架梁盡量做成外皮與柱外皮平齊。梁也可偏出柱邊一較小尺寸。梁與柱的偏心不宜大于1/4 柱寬。
3、基礎部分的設計技術問題
柱下擴展基礎寬度較寬或地基不均勻及地基較軟時,宜采用柱下條基,并應考慮節點處基礎底面積雙向重復使用的不利因素,適當加寬基礎。建筑地段較好,基礎埋深大于3m 時,結構工程師應建議甲方做地下室。當地基承載力滿足設計要求時,地下室底板可不再外伸以利于防水。每隔30~40m設一后澆帶,兩個月后再用微膨脹混凝土澆注。設置地下室可降低地基的附加應力,提高地基的承載力,減少地震作用對上部結構的影響。在設計過程中不應設局部地下室,地下室應有相同的埋深。地下室外墻為混凝土時,相應的樓層處梁和基礎粱可取消。抗震縫、伸縮縫在地面以下可不設,連接處應加強,但沉降縫兩側墻體基礎一定要分開。新建建筑物基礎不宜深于周圍已有基礎,如深于原有基礎,其基礎間的凈距應不少于基礎高差的兩倍,否則應打抗滑移樁,防止原有建筑的破壞。建筑層數相差較大時,應在層數較低的基礎方格中心的區域內墊焦碴來調整基底附加應力。
二 高層建筑框架結構設計技術的優化措施
目前,國內高層建筑框架結構設計雖然起步較晚,但是在長期的具體施工活動中,也逐漸掌握了一定的技術和管理經驗,但是相對于世界上其他先進國家而言,我國現行的高層建筑框架結構設計技術仍然較陳舊、落后,難以滿足現代高層建筑框架結構設計的技術要求。因此,建筑施工單位必須在充分總結以往的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并結合世界先進的高層建筑框架結構設計技術理論和觀念,進一步優化我國高層建筑框架結構設計技術。
1、強化框架結構設計的技術管理
高層建筑框架結構設計的管理中,對于設計技術的管理問題絕對不容忽視,并且是鋼筋混凝土建筑施工進度和質量的重要保證之一。鋼筋混凝土建筑的框架結構技術管理,并不是單純的照抄、照搬國內外以往的技術管理經驗,而是要在原有技術管理經驗的基礎上,進行重新整合與改進,以逐步形成適合國內現代高層建筑框架結構設計的技術管理的理論和觀念。框架結構設計的技術管理涉及到很多方面,而且相對復雜、多樣,以及難以具體操作和進行。只有加強了高層建筑框架結構設計的技術管理,才能有效提高現代建筑工程的技術要求。
2、以主樓框架結構設計為重點
現代建筑工程普遍具有投資大、成本高、工期長、技術要求高、管理難度大等顯著特點,而高層建筑框架結構設計在建筑工程全過程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必須突出高層建筑框架結構設計的技術保證措施。只有通過有效的框架結構設計技術保障,才能實現縮短工期、保證建筑物質量,實現建筑工程的經濟收益等工程建設目標。在高層建筑框架結構設計中,主樓的的框架結構設計對于整個建筑物是至關重要的,必須應用必要的技術手段和科學的管理方法,盡量將主樓的框架結構設計提升至建筑工程的重要位置上。鋼筋混凝土建筑物主樓框架結構是建筑物的主體部份,也是現代建筑科學技術的應用關鍵所在。因此,一定要將主樓框架結構設計作為工程的重點環節,并加強主樓框架結構設計的技術含量和科技應用。
三 結束語
我國的建筑行業是伴隨著國內經濟的迅速發展而發展,是跟著時代的進步而逐漸興起的一個新型行業。在我國建筑工程建設過程中,高層建筑框架結構設計工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內容,直接關系到建筑工程項目經濟收益和社會的效益。框架結構設計在建筑工程項目建設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與地位,設計單位和工作人員要積極運用科學化的設計方法和理念,才能確保框架結構設計工作的有序進行,進而實現建筑框架結構的優化設計。
參考文:
[1]白潔. 淺談高層建筑結構的轉換層[J]. 山西建筑;
[2] 唐慧華. 加建房屋結構設計造型的比較分析[J]. 建筑;
[3] 范俊梅. 鋼筋混凝土多層框架結構設計問題分析[J]. 科技資訊;
[4] 程偉權,張文光. 淺析建筑全框架結構及框剪結構設計布置[J]. 今日科苑。
級別:北大核心,JST,CSCD,CSSCI,WJCI
ISSN:1002-210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