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科學技術論文 瀏覽次數:
摘要:2014年,全球石油市場出現嚴重供應過剩,導致國際油價大幅下挫。近幾年,石油市場供需平衡調整主要發生在供應側,美國再度成為全球最大原油生產國,并成為世界石油供應端的主導力量及主要博弈方;傳統產油國不得不加強合作以應對挑戰,以沙特阿拉伯為首的歐佩克和以俄羅斯為首的非歐佩克傳統產油國組成“減產聯盟”,有可能轉向長期“合作聯盟”。
石油地緣政治不確定性顯著增大,伊朗和委內瑞拉是近中期最大的不確定因素。近年低油價導致上游投資不足,中期內全球石油供應能力將下降。2025年前全球原油供應將延續輕質化趨勢,之后仍將向中、重質方向發展。未來世界石油供應側將在以沙特阿拉伯、俄羅斯為首的產油國主動減產,伊朗和委內瑞拉等產油國被動降產,美國頁巖油不斷增產的角力下進行調整,供應端不確定性因素多發。在新形勢下,保障中國能源安全應有新作為。
關鍵詞:石油供應;“減產聯盟”;地緣政治;投資;產能;原油品質;能源安全
自2014年國際油價暴跌之后,世界石油市場的調整主要發生在供應側。以沙特阿拉伯為首的歐佩克和以俄羅斯為首的非歐佩克傳統產油國組成的“減產聯盟”、美國成為世界石油供應端的主導力量及主要博弈方。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的低油價導致石油行業投資不足,后期新增產能不足將給供應側帶來一定挑戰。同時,美國頁巖油增產、“減產聯盟”減產導致全球原油品質結構向輕質化發展,相關影響值得關注。
1美國再度成為最大產油國是全球原油供應側的重大改變
1.1頁巖油革命逆轉美國原油產量下行趨勢,引領全球石油供應增長
上世紀70年代之前,美國原油產量一直保持增長態勢,在1970年產量達到964萬桶/日的峰值之后開始回落,2008年降至500萬桶/日。頁巖油革命導致美國原油產量開始出現爆發式增長,并成為近年來世界石油供應增長的主要來源。根據BP公司數據,2008-2017年,世界石油供應增長958萬桶/日,同期美國原油產量增長435萬桶/日,占世界石油供應總增量的45.4%。2018年,美國原油產量增至1095萬桶/日,創下歷史新高,比2008年翻了一番。
1.2美國原油產量快速增長深刻改變全球供應格局,美國對石油市場的影響力大為增強
2012年,美國原油產量增長加速,2012-2014年年均增量達到104萬桶/日,2014年增量更是高達129萬桶/日,基本與當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量相當,這也成為當年全球石油市場出現供應過剩并觸發國際油價斷崖式下跌的直接原因。2016年初,國際油價最低跌至不足30美元/桶,美國原油產量也曾一度回落,但低油價考驗了頁巖油的生命力。
因技術進步、效率提升以及油田服務成本下降,美國頁巖油井口盈虧成本由2014年的60~80美元/桶,降至目前的35~50美元/桶。在當前油價水平下,美國頁巖油仍有較大增產空間,從而繼續帶動美國原油產量增長,并將在中期內繼續主導世界石油供應增長。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的最新能源展望,在基準情景下,預計2030年前美國原油產量將持續增長,產量最高將超過1500萬桶/日,且2040年前將維持在1400萬桶/日以上。
2018年,美國頁巖油產量平均為644萬桶/日,占美國原油總產量的59%,未來比重將增至68%。2018年,美國超越俄羅斯,再度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生產國。目前,美國、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三國石油產量占全球供應總量的近四成,已成為左右全球石油市場供需形勢以及油價走勢的主要供應博弈方。
當前,美國不但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費國,也是全球最大的原油生產國、崛起的原油出口大國。美國全球政治、經濟強國的地位又為其提供了更多影響石油市場的手段,例如制裁伊朗和委內瑞拉等傳統產油國等。因此,隨著美國在世界石油供應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其對全球石油市場的影響力也大大增強。
2“減產聯盟”成立,傳統供應方合作力度前所未有
2.1面對美國原油生產崛起,傳統產油國加強合作以應對挑戰
在本輪油價下跌之初,以沙特阿拉伯為首的歐佩克放棄“限產保價”策略,想借低油價之力,清退產量快速膨脹的非常規資源,從而鞏固長期市場份額。然而,美國頁巖油、加拿大油砂和巴西深水資源等非常規石油產量在短暫下降后很快反彈,結果是傳統產油國的市場份額和財政收入“雙失”。
于是,2016年底歐佩克策略轉向,由保份額回歸保價格,并與俄羅斯等非歐佩克產油國達成聯合減產協議,決定自2017年1月起聯合減產173萬桶/日,后經兩次會議延長至2018年底。由于“減產聯盟”的有效合作,世界石油市場基本面逐漸向平衡的方向發展,2017年全球石油市場出現供小于求。“減產聯盟”執行減產之后,盡管這些傳統產油國的市場份額有所下降,但受益于油價上漲,多數國家的石油收入均實現增長。減產提價符合減產參與國的利益,是各方能夠延續良好合作的根本原因。
2.2“減產聯盟”可能轉向長期“合作聯盟”
面對美國原油生產崛起,歐佩克和非歐佩克主要產油國組成的“減產聯盟”,不管是最初的聯合減產,還是隨后為應對伊朗、委內瑞拉等國潛在供應短缺而進行的增產,亦或是在市場再度出現供應過剩之后的新一輪減產,其間均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協作精神。
除此之外,沙特阿拉伯曾在2018年初表示,該國和俄羅斯考慮簽訂一份期限為10~20年的原油減產長期協議,以達到調控全球原油供應、穩定原油價格的目標。2019年初,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等部分歐佩克成員國,尋求同組織外產油大國如俄羅斯等組建正式伙伴關系。這意味著,傳統產油國之間短期的“減產聯盟”可能向長期“合作聯盟”轉變,并有可能實質性改變現有的國際石油合作機制和全球能源治理體系格局,并在較長時期內承擔石油市場供應方重要調節者的角色。
3世界石油地緣政治不穩定性增大,伊朗和委內瑞拉是近中期最大不確定因素
3.1美國能源獨立使石油地緣政治不確定性顯著增大
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后力推能源獨立戰略,鼓勵國內化石能源資源開發。美國能源信息署預計,美國最早將在2022年成為能源凈出口國。美國實現能源獨立,將增加其通過增加或減少油氣出口左右全球市場的籌碼,必然會根據美國國家戰略的需要,改變其維護全球油氣供應(主要油氣產地)和運輸通道(例如霍爾木茲海峽、馬六甲海峽)穩定的傳統角色,甚至會主動挑起地區局勢動蕩。
3.2美國制裁使伊朗石油生產和出口不確定性加大
2018年5月8日,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并恢復對伊朗的制裁;2018年11月5日,美國對伊朗石油出口的制裁正式實施。不過,中國、中國臺灣、印度、韓國、日本、希臘、意大利和土耳其8個國家和地區被給予180天的豁免,允許繼續進口一定數量的伊朗原油。受制裁影響,伊朗原油產量和出口量持續減少。
2019年1月,伊朗石油出口量約為100萬桶/日,相比制裁前的高點減少140萬~150萬桶/日,原油產量約為270萬桶/日,相比制裁前減少約110萬桶/日。美國對伊朗主要石油買家的豁免將于2019年5月3日到期,到期后美國后續政策取向將對市場產生重要影響。美國開始制裁伊朗時喊出的口號是要讓“伊朗石油出口降至零”,因此未來不排除美國會對伊朗石油出口實施更嚴厲的制裁。
3.3委內瑞拉石油產量進一步下行風險突出
馬杜羅上臺之后,委內瑞拉原油產量持續下滑,2018年年均水平為140萬桶/日,相比其執政初期已減少一半以上。2019年1月23日,委內瑞拉宣布與美國斷交。1月28日,美國宣布制裁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這令該國石油行業雪上加霜,將終止委內瑞拉對美國約50萬桶/日的原油出口。盡管美國停止進口后委內瑞拉可加大對其他國家的原油出口量,但中國和印度兩國購買委國原油主要以還貸款方式支付,委內瑞拉缺乏資金將進一步導致該國石油行業投資不足,更加難以抑制老油田產量下滑。
此外,委內瑞拉運輸自產重油所需的稀釋劑絕大部分從美國進口,如果無法獲得足夠的稀釋劑,也將影響其對其他國家的原油出口。委內瑞拉政治經濟局勢動蕩、石油行業資金和技術短缺,加上美國不斷加大對其制裁,該國原油產量和出口量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
4全球原油新增產能不足,中期供應潛力下降
4.1上游投資減少,油氣發現量創近10年新低
受2014年油價暴跌影響,2015年、2016年全球油氣上游投資分別下降25%、26%,2016年全球油氣上游投資僅為2014年巔峰時期的一半左右。2017年,油氣上游投資隨著國際油價反彈有所回升,但也僅上漲4%。其間,美國頁巖油氣上游投資大幅增長53%,俄羅斯和中東地區上游投資分別增長6%和4%,非洲和拉美地區則分別下降9%和4%。2018年,全球油氣上游投資繼續增長約5%,投資目標仍主要面向美國頁巖油。油氣上游投資不足導致近幾年全球油氣發現量隨之減少,2017年油氣發現量創10年來新低。
4.2早期項目陸續投產,中期將凸顯頁巖油增供潛力
2010-2013年高油價期間啟動的大型油田項目已于2016年開始陸續投產,包括2016年投產的哈薩克斯坦卡沙甘(Kashagan)油田和巴西的3個浮式生產儲油卸油裝置(FPSO)項目。2018年也是油田項目投產大年,投產項目包括巴西數個FPSO項目、俄羅斯東西伯利亞等地區的區塊,新增總產能接近300萬桶/日。然而,自2019年開始,全球新增原油產能將明顯減少,并持續至2023年左右,從而導致中期內全球原油新增產能明顯不足,將給未來供應方帶來一定挑戰。不過,美國頁巖油增產潛能仍然巨大,成為滿足中期石油需求增長的主要來源。
5中期全球原油將延續輕質化趨勢,長期品質結構仍將向中、重質化發展
5.1世界中、重、輕原油產量結構格局
當前,在世界原油供應中,中質原油占比最高,占1/2以上,輕質原油占比約為1/3,其余為重質原油。中質原油主要分布在中東、俄羅斯-中亞地區,2017年,這兩個地區的中質原油產量占全球中質原油供應總量的比例分別為45.7%和27%。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中質原油生產國,占全球中質原油總量的比重為24%;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也是主要的中質原油生產國。
重質原油主要分布在美洲地區,2017年,美洲地區重質原油產量占全球總量的66.7%。加拿大是全球最大的重質原油生產國,占全球重質原油總產量的18.6%;伊拉克、巴西、委內瑞拉、墨西哥也是重要的重質原油生產國。輕質原油主要分布在美洲、中東和非洲地區,2017年,這3個地區輕質原油產量占比分別為28.3%、21%和16.9%。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輕質原油生產國,輕質原油產量占全球的24%;沙特阿拉伯、卡塔爾、阿聯酋、阿爾及利亞和尼日利亞也是重要的輕質原油生產國。
5.2頁巖油增產提升中期輕質油供應占比
在美國頁巖油革命爆發前,由于全球新增原油產量主要來自中東、俄羅斯-中亞等傳統資源區,這些國家主產中、重質原油,因此全球原油品質結構劣質化趨勢明顯。2000-2010年,輕質原油占全球原油供應的比重由32.3%降至30.5%,同時中、重質原油供應占比均有所提升。美國頁巖油革命爆發后,由于美國輕質低硫頁巖油供應大幅增長,全球原油品質劣質化的趨勢被扭轉,輕質原油在全球供應中的占比不斷提升。
2010-2017年,輕質原油占全球原油供應的比重由30.5%升至31.7%,中、重質原油占比則有所下降。除了美國頁巖油不斷增產外,2017年以來,以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為首的“減產聯盟”減產(參與國大多數主產中、重質原油)、伊朗和委內瑞拉原油產量不斷下降等因素,也加劇了中、重質原油供應不斷收緊的趨勢。
從中期來看,由于美國頁巖油增產空間仍然較大,預計在2025年之前,全球原油品質結構將延續輕質化趨勢。從長期來看,由于世界石油資源主要以中、重質原油為主,因此2025年之后原油產量增長仍將由中、重質原油所主導。
6世界石油供應側不確定因素增多,保障中國能源安全需要新作為
6.1加強與傳統油氣資源地區的合作
美國油氣進口減量,資源國迫切需要尋找新買家,中國也有拓展更多進口來源的需求。應充分發揮全球最大油氣買家的優勢,加強與這些國家的合作,并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從資源和供需潛力看,中東、中亞-俄羅斯和非洲未來依然是全球油氣出口規模最大的地區,且這些地區對外部市場的依賴程度和出口穩定性都高于美國,仍然是中國油氣進口的重點來源地區。
6.2基于市場原則與美國開展油氣進口貿易
中美兩國有能源合作的基礎和需求。美國油氣出口量不斷提高,為中國進口來源多元化提供了新選擇,同時成為協調中國與美國貿易關系的重要選項。不管是出于豐富進口來源的目的,還是調節貿易關系的目的,中國進口美國油氣應遵循有控、適度的原則。此外,油氣投資合作也應該可以成為解決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
6.3加強油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
中國應進一步加強油氣全產業鏈的體系建設,一方面,加快石油戰略儲備和儲氣庫建設,提升應對緊急狀況的能力。另一方面,應穩定國內原油生產,加大天然氣開發,加快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等替代能源的發展,降低對油氣的過度依賴。同時,應基于底線思維,開展國內油氣需求細分排查工作,做好在極端情況下的供應保障預案。
6.4提升中國國際油氣市場定價權
用人民幣計價的石油期貨已于2018年3月在上海能源交易中心掛牌交易,這是提升中國在國際石油市場中的影響力的第一步。有關方面必須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強市場參與者的信心,吸引更多的境內外投資者,進一步提高交易量、流動性和價格可接受度。加快推出汽油、柴油、天然氣等更多用人民幣計價的期貨交易品種,鼓勵國內企業以上海價格作為國際油氣貿易基準價。
未來世界石油供應側將在以沙特阿拉伯、俄羅斯為首的產油國主動減產,伊朗和委內瑞拉等產油國被動降產,美國頁巖油不斷增產的角力下進行調整,供應方博弈將長期持續,供應端不確定性因素多發。在新形勢下保障中國能源安全應該有新作為。
參考文獻:
[1]EIA.Short-TermEnergyOutlook[R].
[2]IEA.WorldEnergyInvestment[R].
[3]BP.BP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R].2018-06.
[4]IHS.MarkitGlobalCrudeOilMarketsShort-TermOutlook[R].2019-02.
[5]埃尼.WorldOilReview2018[R].
石油方向論文范文閱讀:石油化工企業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改善建議
石油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能源之一,也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支柱性企業,然而石油化工是非常危險的行業,生產過程中存在著嚴重的安全隱患,導致石油化工企業時常會出現安全事故,為此必須加強石油化工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下面文章就從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展開研究,重點論述了石油化工企業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一些建議和措施,希望可以提高石油化工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
關鍵詞:石油化工,安全管理,安全生產
級別:北大核心,JST,CSCD,CSSCI,WJCI
ISSN:1002-210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