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推薦論文 瀏覽次數:
福澤諭吉的教育思想
石艷春
摘要:本文筆者對福澤諭吉的普及民眾教育論、女子教育論和實學教育論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福澤諭吉 教育 思想
福澤諭吉(1835-1901)是日本19世紀最杰出的啟蒙思想家、明治時期著名的教育家、日本近代文化的締造者之一。他積極地批判日本封建主義的意識形態,宣傳資產階級“天賦人權”思想,傳播西方資本主義文明,對日本資本主義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因而有“日本的伏爾泰”之稱。福澤諭吉的思想是多方面的,其中,教育思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畢生從事著述和教育活動,尖銳地批判了封建教育的觀點和方式,指明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在理論上為日本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礎,被譽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本文試從福澤諭吉對普及民眾教育、女子教育和實學教育的論述加以分析,以進一步了解福澤諭吉的教育思想。
一、福澤諭吉論普及民眾教育
福澤諭吉曾經出訪歐美各國,他在考察中認識到歐美各國的繁榮是采用前進技術設備的結果,他們之所以制造出日本島國不能生產的前進技術設備,關鍵在于歐美各國人民素質較高,而歸根到底在于歐美各國教育事業的發達和普及。他明確指出,遠遠落后的日本在追趕歐美列強時的當務之急不是購買機器與武器,而在于發展日本的教育,在于培養眾多的年輕有為之士,提高全體日本國民的素質,為日本的經濟騰飛打好基礎。福澤諭吉從國家的角度出發,認為普及民眾教育是國家獨立富強的必由之路。
福澤諭吉也曾高度評價教育對人的發展的價值和作用,他說:“人們生來并無富貴貧賤之別,惟有勤于學問、知識豐富的人才能富貴,沒有學問的人就成為貧賤。”[ 福澤諭吉:《勸學篇》,群力譯,商務印書館1959年版,第1頁。]當1872年日本政府頒布《學制》,實行強迫入學時,他高興地說:“我贊成平日用強迫的辦法讓全國的男女適齡兒童一律就學,這對于日本當今的社會是當務之急。”[ 轉引自井上久雄:《日本現代的教育思想》,福村社1979年版,第195頁。]在他看來,只有普及教育,提高人民的素質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由于明治初期日本經濟還比較落后,財政也比較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學制》規定的強迫實行六年制義務教育的目標未能實現。從1879年到1886年,政府不得不對義務教育規定進行反復修改,并將其年限由六年降為四年。這一事實使福澤諭吉很快認識到實行強迫義務教育以達到普及的程度,必須充分考慮到經濟的因素。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以后,日本的產業革命獲得了蓬勃的發展,經濟實力有了明顯的增強,這為進一步普及教育提供了財政保障。在這種情況下,福澤諭吉更加積極倡導普及民眾教育。1896年,他在《教育費》一文中說:“在經濟比較富裕的條件下,應該為教育事業大量投資,以求學術知識的發展和普及。這是我贊成的。”[ 上沼八郎編:《福澤諭吉教育論集》,1981年版,第146—147頁。]在這篇論文里,他還批駁了兩種錯誤觀點:一是認為平民百姓入學讀書識字,造成了許多人置家業于不顧,高傲自大,妄談政治,以至于傾家蕩產;一是認為培養一個子弟耗費很多金錢是莫大的損失。針對這兩種錯誤觀點,福澤諭吉指出,與歐美各國相比,日本的入學率和教育水平還相差甚遠,不僅不應該削弱教育,而且應該加大發展教育的力度。他號召國家和個人都要不惜金錢,增加教育投資。他說:“已經解決了衣食問題,毫不吝惜地把錢用在教育上,才是真正為子孫未來著想的聰明人。”[ 上沼八郎編:《福澤諭吉教育論集》,1981年版,第89—90頁。]
另外,為加快普及教育的速度,福澤諭吉指出著力發展私立學校。他認為私立學校節省開支,只要得到“現在官立學校經費六十萬日元的三分之一即二十萬日元,就可以教授現在學生擁有的數量。”[ 《官、公立學校之利害》,《福澤諭吉全集》第9卷,第317頁。]私立學校一方面可以為國家財政減輕負擔,另一方面可以同樣為國家培養中堅力量,為國家的富強做出貢獻。 福澤諭吉主張通過各種辦法達到普及民眾教育的目的,這無論對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還是對國家的繁榮富強都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福澤諭吉論女子教育
前面筆者闡述了福澤諭吉的普及民眾教育論。不言而喻,在民眾教育當中,既包含男子教育,也包含女子教育。那么,在封建傳統依然存在的情況下,福澤諭吉有關女子教育的具體論述是怎樣的呢?在分析這一問題之前,首先必須搞清楚的是福澤諭吉將女性置于什么樣的位置。
在1870年,福澤諭吉曾主張“不論男女,作為天地間平等的人類,不應有輕重之別。”[ 《中津留別書》,《福澤諭吉全集》第20卷,第50頁。]同時,“夫妻之間不論有怎樣的尊卑輕重,至今應重新說明……夫妻應具有同等的地位。”[ 《日本婦人論》,《福澤諭吉全集》第5卷,第499頁。]福澤諭吉也曾多次攻擊明治政府高官蓄妾、妻妾同居等一夫多妻的不良風氣,他說:“擺脫多妻制的禽獸世界,回到一夫一妻制的社會,是人獸分明的界限……”[ 《 福澤先生浮世談》,《福澤諭吉全集》第6卷,第451頁。]在他看來,生存于世間的人們,不論男女都是人。可以說,福澤諭吉從“天賦人權”的觀點出發,主張男女平等。因此,福澤諭吉被稱為“明治時代的女權論者第一人”。至此,我們知道福澤諭吉是主張男女平等的。下面,筆者具體分析福澤諭吉有關女子教育的論述。
1872年,文部省在頒布《學制》時要求“洗從來女子不學之弊”,“女子要與男子一樣接受教育”。顯然,這與福澤諭吉倡導的女子教育是一致的。他認為在教育上男女也不應該有差別,更不能受到身份的限制,不能以貧富貴賤作為女子教育的通則,特別是有關學問的教育,男女沒有什么不同。在培養目標上,女子應該與男子一樣去養成有健康體魄和豐富知識的女性。即便是在結婚之后,也不應該放松對她們的要求。然而,在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福澤諭吉并不主張女子與男子一樣,而應該考慮到“男強女弱”的特點。在《男女交際余論》中,他對當時日本的女子教育做了如下批判“當今社會的女子教育只教授什么高尚的學理空談,至今不知廚房之事……失去了女性固有的優美之本色。”[ 《男女交際余論》,《福澤諭吉全集》第11卷,第45頁。]可見,福澤諭吉主張學習有用的東西。他認為對于女子教育,應以習字為主,先學假名,再讀一些淺顯易懂的書,最后擴展到學習多種學科,如修身、作文、歷史和地理等。教學書目主要有《女大學》、《女謹身讀本》、《女庭訓讀本》和《女孝經》等。另外附加一些“與養育子女密切相關”的產科和其他醫科。隨著文明開化的實施,福澤諭吉又提出了學習以物理學為基礎的各種專門學問,但不講授兵學。顯然,這與僅僅停留在學習裁縫和茶花等技藝及簡單習字的封建時代的女子教育相比,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社會進步。
同時,福澤諭吉十分重視女子教育的體育方面。他在《婦女養生論》中指出婦女的戶外運動十分重要。其原因在于“女子不僅有懷孕生產之大任,而且在中層以下的家庭,既要養育幾個子女,又要處理一些家務,如果她們弱不禁風,該當如何?”[ 《婦女養生論》,《福澤諭吉全集》第19卷,第652頁。]
正是由于福澤諭吉積極倡導女子教育,再加上政府大力普及教育,使得日本女子就學率不斷提高。早在1875年,日本女子小學就學率只有18.6%,而到1907年,女子小學就學率已經達到96.1%(男子為98.5%),幾乎達到適齡女子全部就學的程度。[ 李卓:《日本與中國的“賢妻良母”觀的比較》,《東北亞學刊》2000年第2期,第41頁。] 可見,福澤諭吉的女子教育論對日本政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而且真正取得了成效,也奠定了日本近代女子教育理論的基礎。
三、福澤諭吉論實學教育
福澤諭吉在探索日本文明富強道路的過程中,逐步認識到以儒家經典為核心的漢學已經不適合日本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并成為日本進一步發展的桎梏。因此,他在《勸學篇》中,站在新興資產階級的立場上,嚴厲批判封建教育體制,極力反對封建時代的“空理虛談”和脫離日本現實生活的儒學教育,提倡各級學校教育要以趕超西方文明為目標,樹立以實學為中心的學問觀,向學生傳授對他們立身處世和實際生活有用的知識。
在《勸學篇》中。福澤諭吉明確指出“所謂學問,并不限于能識難字,能讀難懂的古文,能詠和歌和做詩等不切實際的學問,這類學問雖然也能給人們以精神安慰,并且也有些益處,但是并不象古來一般儒家和日本國學家所說的那樣可貴。”[ 福澤諭吉:《勸學篇》,群力譯,商務印書館1959年版,第1頁。]在他看來,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漢學遠離實際,不切合實際需要。因此,他強調“我們應當把遠離實際的學問視為次要,而專心致力于接近日常實際需要的學問,如學習伊呂波四十七個字母,練習寫信記帳,學會打算盤和使用天平等等。更進一步,還有許多要學習的學科,例如:地理學介紹日本國內及世界的風土情況;物理學考察天地萬物的性質并探究其原因;歷史學是詳記年代、研究古今萬國情況的典籍;經濟學是從一身一家的生計討論到國家世界的生計的學問;修身學則闡述合乎自然的修身交友和處世之道。”[ 福澤諭吉:《勸學篇》,群力譯,商務印書館1959年版,第2頁。]在此,福澤諭吉舉出種種例子,來說明在實施文明開化的時期國民應該學習的內容。可見,他所主張的學問,直接涉及人們的生產活動和生活實際,是“有用”的,是切合“人世實際”的,主要是供人們從事經濟活動的學問。他希望日本國民不分貴賤上下,都愛好這些學問,對各門學科都實事求是地學習,就每一個事物都深切地探究真理,并有所收獲,則“個人可以獨立,一家可以獨立,國家也就可以獨立了。”[ 同上。]
福澤諭吉的實學教育論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教育思想的根本內容。他積極學習和接受西方近代資產階級的啟蒙思想,崇尚實學即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實用知識,并把批判“虛學”即儒學、倡導“實學”和發展日本的科學文化作為當務之急。福澤諭吉認為實學內涵包括的“理學”(也就是后來稱為近代科學的“數理學”)對于日本的文明開化意義重大。大至宇宙,小至微塵,社會人事無一遺漏的遵守它的原則。如果人人都能學好包括“理學”在內的實學,充分發揮其作用,就能使人們明辨事理,形成文明的風氣。作為資本主義發展的后進國,日本緊要的任務在于發展經濟,培養實用性人才。福澤諭吉的實學教育論正與此相適應,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對日本社會的進步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以上筆者對福澤諭吉的普及民眾教育論、女子教育論和實學教育論進行了分析。福澤諭吉作為日本明治時期著名的啟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在日本近代史上,扮演了文明開化巨匠和啟蒙運動旗手的角色。可以說,通過教育把日本建成獨立富強的國家是福澤諭吉的一大愿望。為了實現這一愿望,他終生辭官不做,潛心研究教育理論和從事教育實踐。福澤諭吉的有關普及民眾教育、女子教育和實學教育的論述,不僅促進了當時日本教育事業的巨大發展,也為日本近代教育事業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本文為江南大學2008年質量工程建設項目“日語本科教學中的文化意識培養探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石艷春(1975—),女,蒙古族,遼寧阜新人,江南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歷史學博士,主要從事日本史研究。
以上紅色部分請一定保留。
級別:北大核心,JST,CSCD,CSSCI,WJCI
ISSN:1002-210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