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澆筑的體積都比較大,如果在澆筑過程中不加以控制,很容易出現裂縫,影響整個建筑工程的質量。混凝土澆筑技術是整個施工過程中的難點也是重點,在實際操作中,很多技術點往往被忽略。本文論述了混凝土澆筑技術概況及特點,并分析了混
摘要:現在的建筑施工中,
混凝土澆筑的體積都比較大,如果在澆筑過程中不加以控制,很容易出現裂縫,影響整個建筑工程的質量。混凝土澆筑技術是整個施工過程中的難點也是重點,在實際操作中,很多技術點往往被忽略。本文論述了混凝土澆筑技術概況及特點,并分析了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和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控制。
關鍵詞:施工;混凝土;澆筑
混凝土是土木工程中一種主要的建筑材料,它是由集料、膠結材料和水按照一定的配合比拌合后,在適宜的條件下養護而成的人工石材。混凝土的特性包括混凝土強度、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耐久性及變形等,在建筑領域發揮著重大作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環節之一是混凝土澆筑,澆筑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整個工程的質量。因此,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對混凝土澆筑質量進行嚴格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1.混凝土澆筑技術概況及特點
1.1混凝土澆筑技術概況
混凝土澆筑的關鍵是避免混凝土表面產生裂縫。混凝土開裂主要原因是降溫收縮及干燥收縮時,由于約束條件的存在導致了拉應力的出現,當拉應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時,混凝土就出現裂縫了。當混凝土處在無約束狀態下時沒有拉應力,即使再大的收縮也不會出現裂縫。
混凝土澆筑凝結后有一個升溫和降溫的過程。混凝土的彈性模量較小,抗拉強度低而抗壓強度高。混凝土升溫時體積膨脹,形成壓應力,不會對混凝土造成有害的影響;降溫時,混凝土收縮形成拉應力,常常超出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形成裂縫,破壞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整體性。由于混凝土松弛可以抵消應力,在混凝土硬化初期應避免產生過大的應力,減慢降溫的速度。
1.2混凝土澆筑技術特點
①混凝土配合比
單位體積的混凝土中原材料的重量比例就是混凝土的配合比。配合比設計要求既要盡量降低水化熱,確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可泵性、和易性,還要保證設計強度。混凝土設計配合比的三個基本參數為砂率、水灰比和單位用水量,要在滿足混凝土耐久性和強度的基礎上確定這三個基本參數。確定水灰比后,混凝土單位用水量根據粗骨料的規格確定,砂率的確定原則是填充石子空隙后略有富余。混凝土配合比必須經審核后簽發,在施工過程中要按要求進行配料,不得隨意更改。
②混凝土澆筑方案
技術上允許混凝土在初凝前進行振搗,但是初凝以后不能受到振動。當下層混凝土接近初凝時進行二次振搗,有利于保證混凝土質量,也不致出現初凝現象。二次振搗可以消除一次振搗的氣泡、水分上升在混凝土中所造成的孔隙,也可以避免一次振搗后下沉的混凝土與鋼筋脫離,進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實性、強度和抗滲性。
③預測混凝土表面溫度
混凝土的內表溫差一般規定不大于25℃,如果混凝土較厚可以適當放寬溫差值。在降溫階段,混凝土保溫護理有兩種方案,一種是蓋一層防水巖棉被或一層
塑料薄膜,另一種是蓄水養護(2cm-12cm)。第一種方法的養護效果較好,塑料薄膜保證了表層混凝土的強度增長及混凝土表面的潮濕度,使微膨脹劑充分發揮作用補償收縮。使用防水巖棉被時,可以通過局部揭開巖棉被加快降溫,方便地控制混凝土表面溫度。第二種方法可以減小混凝土內表溫差,有效避免裂縫的出現,但是有一些難以克服的弊端,如遇環境溫度驟降、養護時間過長導致混凝土內表溫差過大。
2.混凝土澆筑注意事項
2.1混凝土入模時不得集中傾倒鋼筋骨架或沖擊模板。如果澆筑高度大于2m,應利用串筒進行溜管下料,澆筑層與出料管口之間的自由高度不得超過1.5m。
2.2混凝土的澆筑時間不能超過5小時(從發車時起)。兩次澆筑混凝土的間隔時間不得大于1.5小時,需用振搗棒持續攪動交接處,否則容易出現冷縫。
2.3澆筑過程中,混凝土不下沉、無氣泡,表面產生浮漿時才可停止振搗。梅花狀均勻排列振搗器插點,移動模式參照行列式,移動的距離應小于40cm,保證不過振,不漏振。
2.4澆筑梁混凝土應該從梁柱節點部位開始。梁柱節點部位的振搗密實非常關鍵,應該采用趕漿法向前挪動和板一起澆筑,要避免出現冷縫;如果澆筑的混凝土標號不同,高標號混凝土先澆筑,要保證周圍低標號混凝土澆筑高度不高于高標號混凝土澆筑高度;應該選用直徑30mm振搗棒加強鋼筋密實處的振搗,振搗間距為不超過200mm,杜絕混凝土蜂窩等嚴重質量問題出現。
2.5進行二次壓抹和三次抹壓后,混凝土表面應及時進行覆蓋養護。混凝土終凝后,灑水進行潤濕,覆蓋塑料薄膜進行密封養護,要定期檢查塑料薄膜表面有無水珠,如果沒有應繼續灑水。規定養護時間:地下l層頂板為14天,地下3層至地下夾層頂板為7天。
3.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控制
混凝土質量的優劣與原材料品質直接相關,因此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控制十分重要。
3.1砂的含泥量和細度模數對混凝土的質量影響較大,含泥過多或砂子太細,都會促進混凝土的干縮裂縫生長。砂中含泥量較高時混凝土的耐久性、強度及抗凍性也會受到不利影響。從這些方面來看,混凝土中采用的粗砂含泥量及有機質一定要達到規范。
3.2水泥的體積安定性和強度直接影響混凝土的質量。混凝土的強度會隨著水泥的強度的變化而發生相應的變化。水泥的體積安定性差時,混凝土就會出現膨脹性裂縫。因此,水泥的選擇要謹慎,一般來說,大型水泥廠的水泥質量相對來說有保障。
3.3石子的選擇要控制好壓碎值、針片狀含量等。綜合目前的情況看,大部分混凝土廠家采用的石子級配不是很好,因此,確保石子的級配連續和生產中的切實可行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3.4不能用含有影響混凝土質量和水泥水化的有害物質的水拌制混凝土,否則混凝土的表面會出現鹽霜。質量控制人員應該經常性地對原材料的質量進行檢測,并掌握其中的含量變化規律,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方案。
4.結束語
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用量最多的建筑材料,混凝土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整個建筑的質量。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澆筑工藝的好壞是確保混凝土性能能否充分發揮的關鍵。施工人員和監理人員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確保施工過程中操作規范,避免可能出現的質量問題。如果澆筑過程中出現問題要及時解決,不能有僥幸心理,否則會形成安全隱患。
參考文獻:
[1]《建筑施工手冊》編寫組.建筑施工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2]吳人潔.復合材料[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0.
[3]李國勝.建筑結構裂縫及加固疑難問題的處理——附實例[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4]羅華連,張慶紅.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施工[J].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6(33):58.60.
[5]李宏博.混凝土澆筑工程施工技術控制[J].建筑資訊,2008,10.
[6]楊立威.混凝土澆筑墻體的施工技術管理[J].建工信息,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