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推薦論文 瀏覽次數:
有句老話說有錢的人越來越有錢,沒錢的越來越沒錢,房價漲了,沒錢的越來越買不起啦,有錢可以買多套啦,貧富差距差別這么大不利于我國經濟的發展,這種經濟狀況也是我們經濟需要探討的。
摘要: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國人均收入達到中等水平后經濟停滯的一種狀態。跨越陷阱國家的一個共同點是能夠通過創新促使產業升級,從而邁進高收入國家的行列。一國如何通過不斷創新實現產業升級?共識一是產業升級需要大量勇于創新的企業;二是政府應提供一個鼓勵創新的環境,其中包括政治與經濟的穩定、良好的基礎設施與人力資本、有效的市場競爭機制、健全的金融體系、社會的包容、健全的法制、產權保護以及廉潔高效的政府。爭議主要集中在如何實施產業政策。
關鍵詞:中等收入陷阱;產業升級;不斷創新;產業政策
2012年10月27日,亞洲開發銀行與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在第31次CMRC中國經濟觀察報告會發布了雙方合作的報告《超越低成本優勢的增長:中國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本文介紹了該報告的主要觀點,并就中國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一、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
中等收入陷阱至今沒有一個嚴格定義,通常指一國人均收入達到中等水平后經濟停滯的一種狀態。一般把它與拉美和某些東南亞國家聯系在一起。 中等收入陷阱有許多典型的例子。拉美國家如巴西、墨西哥等,東南亞國家如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這些國家六十年代的時候已經是中等收入國家,現在還是中等收入國家。而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則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反例。雖然各個國家陷入陷阱的原因不同,一個共同特征是當勞動力由過剩變為短缺、勞動力成本上升時,產業不能實現升級,導致一國既無法與低收入國家以低成本優勢競爭,又不能和高收入國家在高價值產品上競爭。而跨越陷阱國家的一個共同點恰恰是它們能夠通過創新促使產業升級,從而加入高收入國家的行列。
一國如何通過不斷創新實現產業升級?對此有共識也有爭議。共識主要有兩點:一是產業升級需要大量勇于創新的企業,因為企業是創新主體。二是政府應提供一個鼓勵創新的環境,其中包括政治與經濟的穩定、良好的基礎設施與人力資本、有效的市場競爭機制、健全的金融體系、社會的包容、健全的法制、產權保護以及廉潔高效的政府。爭議主要集中在如何實施產業政策。每個國家國情各異,政策的著力點也應不同。
二、中國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
中國三十多年經濟的高速增長主要可歸結于以下幾個因素。一是改革開放。二是生產要素價格低廉,生產要素包括勞動力、資本和能源。三是政府在經濟轉型過程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解決了發展中國家經常碰到的市場“失靈”問題,如信息不對稱、協調不完善等。其他成功因素還包括國民的高儲蓄率、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人口紅利以及穩定的社會環境。
但中國經濟發展也伴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也使中國面臨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報告討論了六個主要問題。第一是中國技術生產力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盡管中國勞動生產率高速增長,但2009年其水平只有美國的10%左右。中國雖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產品出口國,但大約80%是加工貿易,附加值很低,iPod、iPad、iPhone就是典型的例子。產業升級需要一大批勇于創新的企業,但是中國民企規模相對較小,國企生產效率激勵機制有待改進。
第二是工資上漲與人口老齡化會侵蝕中國的低成本優勢。如圖1所示,近年來中國實際工資增長率超過了勞動生產率增長率,沿海地區開始出現勞動力短缺,工資上漲,中國正在接近劉易斯拐點。且人口老齡化,人口紅利逐漸消失。
第三是經濟增長來源不平衡。需求方面主要是居民消費不足,供給方面主要是服務業發展相對落后,如圖2所示,我國服務業就業占比只有34.6%。經濟結構失衡很大程度上反映出體制改革不到位。如高投資率與要素價格扭曲,國企和地方政府過分追求高投資與擴張的行為有關;市場準入限制、城市化程度低導致服務業發展滯后。對出口的過度依賴增加一個國家對外部經濟環境的脆弱性。持久的貿易順差也會加劇全球的經濟失衡,并導致其他國家采取貿易保護主義。要素價格的扭曲,一方面提高了出口的競爭力,另一方面也會削弱中國企業創新和產業升級的動力。
第四是收入差距擴大。改革開放初期,中國人均消費的基尼系數僅為30左右,2008年達到43.4,在亞洲屬于偏高水平。中國農村貧富差距比城市更大。雖然技術進步、全球化分工可能導致收入差距擴大,但在中國收入差距的擴大也反映了經濟改革不到位。如戶籍制度;大量行政干預資源配置產生尋租機會;政府公共服務投入不足等。
第五,能源與水資源的制約與環境可持續性。中國已經成為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中國是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中國水資源短缺和能源供應安全也可能成為將來增長的制約因素。
第六, 日益挑戰的外部經濟環境。如圖3所示,最近幾年中國已經成為各國采取歧視性貿易措施的首要目標。中國在制訂經濟政策時需充分考慮政策的外溢因素,以保證穩定和諧的外部經濟環境。
三、 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政策選擇
中國應如何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有六個原則和三個對策。六個原則包括:在低成本和創新的關系上更依賴創新;在市場與政府關系上更依賴市場;在消費和投資關系上更依賴消費;在內需與外需關系上更多依賴內需;在增長與分配的關系上更加兼顧增長與分配;在發展與環境的關系上更加兼顧發展和環境。三個對策包括:一是要超越低成本優勢,通過科技創新實現產業升級,推動知識型濟的發展;二是要深化企業、要素市場和財政體制改革,推動城市化與服務業的發展,以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三是要保持一個良好的經濟與社會環境,包括穩定的宏觀經濟、健全的金融系統、社會和諧與包容、環境的可持續性、穩定的外部經濟環境。
關于如何推動創新和產業升級,一些具體措施如下。第一是要深化企業改革。圖4顯示國企利潤率遠遠低于私營企業。國有企業改革主要是進一步弱化行政干預,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使企業完全以商業化運行。同時加強對國企監督與績效評估,防止腐敗現象。對于民企主要是創造民企與國企公平競爭的環境,特別在市場準入、融資和稅收方面,此外鼓勵企業通過合并與收購擴大企業規模。對外企主要是給予國民待遇,鼓勵公平競爭,并保護其知識產權。二是要營造一個鼓勵支持產業升級的環境。圖5顯示,與世界各國相比中國目前R&D支出比例處于較低水平。產業升級需要鼓勵市場競爭、增加公共基礎科學研發、有效的產業政策、風險投資機制和知識產權的保護。第三是要增加人力資本投資。把政府教育支出從目前不到GDP 4%增加到5%,把成人平均受教育年數從目前的8年增加到11-12年,即韓國和日本的水平,同時繼續推進教育體制改革。
在要素市場改革與財政體制改革、推動城市化與服務業發展方面,主要提出以下幾個方面。勞動力市場改革主要是改革戶籍制度、降低勞動
力流動阻力,同時健全勞動力市場機制,比如勞動保護、最低工資、集體協商和失業保險等建設,兼顧就業保障與勞動力市場的流動性。金融體制改革是進一步推動金融市場化,包括利率市場化、鼓勵民營資本、國有銀行商業化、資本市場發展和金融包容性,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并進一步增加匯率的彈性,并根據國內金融改革進程逐步推進資本項目開放。土地市場改革主要促進土地流通與土地市場的發展,使土地定價機制更加合理。財政體制改革包括優化支出結構和增加對公共服務的支出,如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同時改革稅制,加速增值稅、房地產稅和個人所得稅改革,增加個人所得稅的稅收份額,增加國企利潤上交力度,理順地方政府收支關系,完善預算系統。
服務業將成為中國重要經濟增長來源,且是創造就業的主要途徑。2010年中國服務業占GDP不到44%,低于馬來西亞的46%,菲律賓與印度的55%。且中國服務業就業占總就業比例更加低,2011年只有35%,而韓國為77%、日本為80%。要著重推動生產性和高附加值服務業的發展,如金融、電信、交通、醫療衛生、教育、咨詢中介、科研、傳媒法律等等。同時消除宏觀政策對制造業的傾斜,使人民幣匯率更加富有彈性。在稅收信貸方面做到服務企業和制造企業一視同仁,并把服務企業營業稅改為增值稅。
小編推薦一篇優秀的經濟期刊 《經濟技術協作信息》
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級別:北大核心,JST,CSCD,CSSCI,WJCI
ISSN:1002-210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