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教育論文 瀏覽次數:
摘要:本文從國內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或高校的現狀入手,從國家發展過程中對外交流政策制定,辦學管理者力爭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教師職業生涯發展的需求三個角度來分析中外合作辦學師資隊伍研究的必要性。
關鍵詞:中外合作辦學,師資隊伍,必要性
2003年9月1日,國務院出臺并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中明確指出:“擴大開放、規范辦學、依法管理、促進發展”方針是國家對中外合作辦學實行的。
在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的今天,中外合作辦學教育日漸被各界人士所關注。在發展過程中,中外合作辦學是目前來講,充當引進海外優質資源的一個發展平臺。中外合作辦學的辦學主體、老師和學生都能從這個過程中受益良多。然而,中外合作辦學的教學質量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質疑。有的人認為中外合作辦學與世界接軌,辦學過程中吸收了中國和外國兩方面辦學主體的教學優勢,更加有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和國際視野的培養。有的人認為中外合作辦學的合作院校大部分是國外不夠知名的大學,教學質量參差不齊并且大部分不是很理想,因此大部分家長不是很愿意送學生就讀此類院校。也有人對此類學校不褒不貶,持觀望的態度。中外合作辦學的教學質量到底如何?教師對其工作的認可度到底怎樣?學生學習的情況到底如何?很多方面的認知并不確切。
合作教學論文范例:現代信息技術基礎上自主合作教學模式構建
一、從國家發展過程中對外交流政策制定的角度分析
文化軟實力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的發展進程中的各國和區域力爭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發展戰略。中外合作辦學已經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作為增強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陣地。
中外人文交流是黨和國家對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的重要途徑,是提升中外關系的社會民意基礎。
要實現頂層設計者們提出的這一系列目標,就不能忽略中外合作辦學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優秀師資隊伍的建設。改革發展的過程,其實也是人才發展的過程。國家對中外合作辦學日益重視的過程,也是對中外合作辦學教學質量的要求不斷提升的過程。在這一變革發展的階段中,教育部積極通過選派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學術帶頭人等赴國外高水平機構訪學交流,繼續加快引進世界名校師資,完善教師專業標準體系,同時要注意加強外籍教師資格認證,進行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
二、從辦學管理者力爭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的角度分析
中外合作辦學要實現引進優質教學資源,建設人文交流品牌,培養高層次、高質量人才,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建設全局等目標,學校管理者就應該不斷優化教學管理。積極有效的教學管理是確保辦學主體能夠實現良好運轉的指導性和維護性的工作。教師管理是教學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辦學管理者是學校教育目標、戰略決策、組織方案的有力執行者和實踐者。學校管理者不僅要保持好為學生服務、為教師服務、為辦學服務的思想,更要注重方案執行能力的高低,以及對學校的細節工作保持敏銳性。作為學校各項活動的統籌者和組織者,既要把日常的瑣碎事務放在心上,又要注重對辦學工作整體上的把握。為了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辦學管理者需時常提醒自己要懂經營、會管理、善溝通、愿拼搏,才能擔當起學校中堅力量的重任。
一個辦學機構或項目發展的好壞與教師隊伍的素質密切相關。辦學管理者不僅要在教師進入時嚴格審查,還要在教師進入工作崗位后密切關注教師的教學工作進展情況,盡量使人職匹配度達到一個較高的水平,高的人職匹配度會使得個體對自己的工作更加滿意。
三、從教師職業生涯發展的需求上分析
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層次有較大差異,相應地在教師的福利待遇,發展機會等方面也有較大差異。教師在進入職業生涯后,自然就會有了關于職業的更高標準的要求。想謀求自身職業前景能夠更好地在自己耕耘的舞臺上展示出來,這就促使教師在自身的崗位上不斷進取,這種不斷進取的過程,也是教師工作滿意度不斷提升的過程。
教師的職業發展的過程,可以理解為需要經歷三個階段:教師身份適應階段,教師職業成果積累階段和職業生涯反思總結階段。這三個階段的時長根據每名青年教師的個人特點會有不一樣的地方,根據對教師進行訪談得知,大部分教師表示自己教學一到兩年時間即可以完全適應教師身份。而職業成果積累階段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正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要取得一點教學成果或者科研成果與教師矢志不渝的立足于教研工作分不開。這種積累一般會一直持續到教師職業生涯結束。教師退休后還會對他畢生所追求的事情不斷地進行反思和總結,這就進入了第三個階段。
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或項目的老師要能中西貫通,學有所長。中外合作辦學的教師不僅僅要面對大陸的學生或者同事,還會面對港澳臺,乃至各個國家的來自于不同文化的地區的學生或者同事,這就對教師自身的文化包容力提出了要求,也對自身的專業深度提出了要求。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EB/OL].[2018-1-25]. http://www.crs.jsj.edu.cn/index.php/default/news/index/2
[2] 席酉民,楊民助,王珊,等.探路新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的故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12.
[3] 中外合作辦學監管工作信息平臺.中外合作辦學數據統計[EB/OL].(2014-12-20)[2018-1-25].http://www.crs.jsj.edu.cn/
[4] 歐興榮.中外合作辦學已成高等教育“三駕馬車”之一[EB/OL].(2014-11-20)[2018-1-25].http://edu.people.com.cn/n/2014/1120/c367001-26062420.html
[5]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和改進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見[EB/OL].(2017-12-22)[2018-1-25].http://www.jsj.edu.cn/n2/1/1006/1068.shtml
作者:熊秋紅
級別:北大核心,JST,CSCD,CSSCI,WJCI
ISSN:1002-210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