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在线毛片免费观看,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成年人精品视频,国产精品手机视频

學術咨詢

讓期刊論文更省時、省事、省心

水泥穩定就地冷再生基層施工技術淺析

時間: 分類:推薦論文 瀏覽次數:

本文結合亞行S304五固路施工實踐,重點分析了水泥穩定就地冷再生基層的適用性、施工工藝及質量控制,促進瀝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施工技術的推廣

  摘要:本文結合亞行S304五固路施工實踐,重點分析了水泥穩定就地冷再生基層的適用性、施工工藝及質量控制,促進瀝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施工技術的推廣。

  關鍵詞:水泥穩定; 就地冷再生; 技術淺析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Wugu road section of Yahang S304 proje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pplicabilit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quality control of the cement stabilized on-site cold recycling layer,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asphalt pavement on-site cold recycling.

  Keywords: cement stabilized; on-site cold recycling; technology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U41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就地冷再生技術,具有完全利用舊路面材料,再生混合料性能較好、適用范圍廣、減少環境破壞與污染、施工簡便、縮短工期等優點,是瀝青路面再生技術中適用范圍較廣的一種再生方式。就地冷再生適用于一、二、三級公路瀝青路面養護工程中面層、基層的再生利用。水泥穩定就地冷再生通過在舊路面上就地加入一定劑量的水泥和新料,在最佳含水量狀態下拌和形成再生混合料,通過整形、碾壓、養生形成符合設計要求的道路基層或底基層,尤其適合于公路工程的改造項目。

  1 適用的路面條件

  1.1就地冷再生的再生層的下承層基本完好,并滿足所處結構層的強度要求。當路面病害深度較大,可以考慮將路面表面一定深度范圍內的結構層維修后,然后再進行就地冷再生,這樣可以處理路面基層病害。

  1.2對于一級、二級、三級公路,可以根據交通量、老路狀況、養護目標等,可選擇對原路面進行全深式就地冷再生或局部利用冷再生,再生層厚度一般為150-220mm,再生結合料可使用水泥,也可以使用乳化瀝青或泡沫瀝青。

  2 就地冷再生施工機組的構成

  瀝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施工應配備就地冷再生機、壓路機、平地機(或攤鋪機)、水泥攤布車(或水泥漿車)、水罐車等。根據就地冷再生機功能及再生劑的不同,再生施工機組的構成也略有不同。本項目再生劑為水泥,機組包括:水泥攤布車+水罐車+冷再生機+平地機+壓路機。在這樣的施工隊列中,冷再生機具有銑刨、拌和兩個功能。再生后的混合料通過平地機進行整平。

  3 水泥穩定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藝

  3.1試驗段

  冷再生試驗段是工程施工的重要環節,在施工中嚴格按照冷再生施工試驗段工藝及指導意見要求進行施工。通過試驗段的施工,項目部確定了施工機械的機型,完善了各種機械的配套組合及施工人員的配備,完成了施工中各種參數的選定,對施工工藝、工程質量、施工管理、施工安全等進行全方位檢驗,確定工藝參數。

  3.2施工前的配合比試驗

  根據現場的冷再生取樣篩分,試驗室進行配合比試配,具體數據如下:

  篩孔尺寸37.531.526.5199.54.752.360.60.075

  要求通過率10085-9580-9268-8634-5822-4316-328-160-4

  1-310060.225.80.80.70000

  冷再生10010099.396.265.934.816.26.42.1

  石粉10010010010010098.384.150.212.0

  通過率10088.786.179.457.334.319.49.22.6

  根據設計文件要求及現場級配拌和,項目部試驗室采用水泥劑量4.0-5.0%之間進行了擊實試驗,各項指標見下表:

  序號水泥劑量(%)最大干密度(g/cm3)最佳含水量(%)備注

  15.0%1.975 g/cm36.9%不添加骨料

  24.5%1.927 g/cm36.7%不添加骨料

  34.0%1.901 g/cm36.2%不添加骨料

  45.0%2.051 g/cm36.3%添加骨料

  54.5%2.015g/cm35.8%添加骨料

  64.0%1.992 g/cm35.7%添加骨料

  上述各項指標均符合技術規范要求,其各項試驗數據已記錄成果。

  試驗室取用重型擊實法最后確定水泥劑量4.5%、最佳含水量5.8%和最大干密度2.015g/cm3、強度3.6MPa的配合比作為水泥穩定冷再生底基層的設計配合比,作為指導施工的依據。

  試驗段強度結果為:7天強度最小為2.6MPa,最大的為3.8MPa;

  序號取樣位置荷載(KN)強度(MPa)備注

  1K19+96579.03.85%冷再生混合料

  2K19+92071.92.64.0%冷再生混合料

  3K19+86063.23.24.5%冷再生混合料

  通過對試驗段7天的現場取芯檢測,冷再生底基層路段成型良好,芯樣較完整、表面有少許空洞,細集料偏少,級配偏粗,規模施工時適當加細集料調整級配。厚度、平整度、寬度、橫坡、高程均滿足設計要求。

  3.3施工準備

  3.3.1試驗室對舊路含水量的測定,計算出水的噴灑量。外加水與舊路材料含水量的總和要比最佳含水量略高(控制在1%以內);

  3.3.2挖補坑槽、清掃路面(必要時清洗);

  3.3.3項目部測量人員用全站儀按10m間距布設中、邊樁(彎道5m間距)并引至施工范圍外;

  3.3.4在施工起點處將所需施工機械、機具順次停放,連接相應管路。現場冷再生施工設備一般包括:水罐車、冷再生機、平地機、壓路機、灑水車。

  3.4新加材料撒布

  3.4.1新加碎石 根據經試驗段驗證的配合比確定的新加碎石數量均勻撒布,并用平地機粗整,人工配合的方式整平。

  3.4.2新加水泥 以往各地施工,水泥一般都是通過人工干法撒布,撒布精度較差,施工環境污染嚴重。在本項目上,我們采用水泥攤布車攤布水泥,其布料效果均勻,成倍提高了工效,大為改善了施工環境。

  采用水泥攤布車攤布時,根據經試驗段驗證的配合比確定的水泥用量。水泥用量應根據結構層厚度和標準密度適當調整。

  3.5再生拌合

  3.5.1根據路面寬度和冷再生機的工作寬度,施工時分幅進行,并且需分段施工。根據水泥的初凝時間和冷再生機的施工能力,控制每段長度,以保證再生機械和碾壓機械協調一致。

  3.5.2冷再生機的下刀深度根據設計需要控制,本設計為18cm,冷再生機以4m/min勻速緩慢行使,有利于拌合的均勻性,而且有利于機械本身。含水量的控制是整個過程的關鍵環節,為此技術人員應隨時進行檢測調整,根據天氣盡可能保證施工時大于最佳含水量1-2%。

  3.5.3縱向相鄰兩幅接縫的重疊20cm左右,不宜小于1.5倍冷再生機轉子直徑,保證無漏刀現象,并且第二幅再生時將重疊范圍內的水噴關閉。縱向接頭重疊量水泥初凝時間內施工時,關閉重疊段冷再生機水噴并不添加水泥,水泥初凝時間后施工時經試驗添加水泥和水;

  3.5.4試驗室在再生后及時取樣檢測水泥劑量及含水量,確保及時準確地對水泥劑量及含水量進行調整。

  3.6整平

  冷再生作業完成后,用22T振動壓路機快速初壓(不開振動)2遍,完成整個作業段的初壓后,用平地機進行整平;整平后再次用18T振動壓路機在初平的路段上快速碾壓(不開振動)一遍,對發現的局部輪跡、凹陷進行人工修補;然后再用平地機整形,達到規定的坡度和路拱,整形后的再生表面應無明顯的再生輪跡和集料離析現象。

  3.7壓實

  3.7.1按照試驗段確定的壓實工藝進行碾壓,保證壓實后的再生層符合壓實度、平整度、縱坡、橫坡要求;

  3.7.2初壓時混合料的含水量應為最佳含水量。碾壓過程中,再生層表面應始終保持濕潤,如水分蒸發過快,應及時補充灑水;

  3.7.3先用22T振動壓路機弱振一遍,然后強振兩遍,速度宜在1.5~1.7 km/h;再用22T振動壓路機強振兩遍,速度宜在1.8~2.2 km/h;最后用25T膠輪壓路機碾壓兩遍,速度宜在1.5-2km/h;

  3.7.4嚴禁壓路機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壓的路段上掉頭或急剎車;碾壓過程中出現大面積“彈簧”、松散、起皮等現象時,及時翻開重新拌和,使其達到質量要求;如果需要,可在碾壓結束前用平地機再終平一次,使其縱向順適,路拱和超高符合設計要求;碾壓在水泥初凝前及試驗確定的延遲時間內完成,達到要求的壓實度,同時沒有明顯的輪跡;驗檢測人員應及時對壓實度進行檢測。

  3.8養生及交通管制

  3.8.1每一段碾壓完成并經過壓實度檢測合格后的路段,應立即進行養生。

  3.8.2養生時間不宜小于7d,養生期內再生層表面應保持潮濕狀態,并禁止除灑水車輛以外的其他車輛通行。用灑水車灑水養生時,灑水車的噴頭要用噴霧式,不得用高壓式噴管,以免破壞基層結構,每天灑水次數應視氣候而定,整個養生期間應始終保持再生基層表面濕潤。

  3.8.3養生結束后,在開始上層施工前應清掃干凈。再生層用作底基層時,應灑少量水濕潤表面,以利于上基層結合。

  4 結束語

  4.1由于舊路級配原因,會造成再生混合料的級配變異性較大,壓實度檢測不能準確反映壓實狀況,施工中要加大跟蹤檢測頻率,在確保標準擊實準確的前提下,增大壓實度檢測頻率,及時分段調整級配。

  4.2施工前應對舊路面加強檢測,確定舊路面基層狀況,對舊路彈簧、坑槽、沉陷等病害,應處治徹底。

  4.3因水泥采用干法撒布,受天氣影響較大,陰雨及大風天氣避免施工。

  4.4由于舊路的結構層厚度不一,冷再生施工的厚度不能正好滿足原結構層厚度,從而有可能在與下承層之間產生薄的夾層并在底部(1~2cm)連接上出現松散,應在再生過程中加強檢測和控制,盡量消除此夾層,以保證底基層的整體強度。

  4.5通車路線半幅施工時,施工后半幅因接縫需要,冷再生施工需重疊前半幅,容易在結合處出現錯臺。

  4.6為保證施工質量,冷再生拌合是否均勻是施工的關鍵,而冷再生機拌合時行走速度控制是關鍵,一般要求3—5m/min前進。

  4.7舊路結構為二灰碎石基層+瀝青碎石面層,則對水泥劑量有一定影響,施工前可取沒加水泥的樣品進行EDTA試驗,并與添加水泥的樣品試驗對比,確保水泥劑量的準確和拌和的均勻;二灰碎石基層和水泥穩定碎石基層再生后的成型時間差異較大,要引起注意。

  4.8為減少基層裂縫,在滿足設計強度的基礎上限制水泥用量;在減少水泥用量的同時,限制細料、粉料用量;根據施工時氣候條件限制含水量。施工中水泥劑量不大于5%,碎石合成級配中小于0.075 mm顆粒含量宜不大于4%,含水量不超過最佳含水量的1%。

  4.9水泥穩定就地冷再生結構層上應及時施工基層或面層,以保證上下層間合理銜接,減少層間相互破壞。若直接作為基層使用,養生通車后行車破壞易造成松散,建議及時進行透封層處理。

  4.10水泥攤布車攤布效果較為均勻,成倍提高了工效,但畢竟是干法撒布,對現場施工作業人員和環境仍造成一定的污染;建議使用水泥稀漿車撒布水泥,其優點是能大幅提高水泥的撒布精度,改善城鎮等人口密集區道路施工環境。

  參考文獻:

  [1]《高等級公路瀝青路面冷再生技術》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1.03

  [2]《安徽省路網項目精細化管理與關鍵技術施工指南》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9.05

中文核心期刊推薦

SCI核心期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