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文學論文 瀏覽次數: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創新,齊魯文化在社會上的傳播方式迎來了新的變革。近年來,各地政府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除了傳統媒體(如報刊、音像、電視節目等)外,新興的信息技術開始走進人們的生活。齊魯文化要想得到更為巨大的發展,通過信息、網絡技術進行傳播勢在必行。目前可行的傳播方式有很多,如:通過各網絡流媒體進行投屏廣告、由大數據結合用戶喜好推送相應的齊魯文化資訊,通過一條條“信息高速路”,齊魯文化的含義與內容也將與新時代相結合。
關鍵詞:齊魯文化傳播;流媒體;大數據檢索與推送;云計算
引言
隨著新時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文化的傳播方式迎來了新的變革,齊魯文化傳播也有了新的途徑。在2020年召開的山東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中指出,要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提升齊魯文化影響力。山東省內對齊魯文化的傳播尤為重視,在各地市的中小學教材中,《濟南的冬天》、《望岳》等優秀齊魯文化的著作通過教育的方式傳承給青少年新一代。各地市的傳統文化民俗活動每年也必不可少。近年來,山東省內各地政府部門、新聞媒體、民間組織通過信息(網絡)技術開辦網站、運營微信公眾號、以及建設虛擬齊魯文化展館等方式,齊魯文化正以一種活力更強、沖勁更足的方式對外宣傳。
1 齊魯文化傳播通過流媒體傳播的現狀與趨勢
1.1齊魯文化傳播通過流媒體傳播的現狀
自上世紀末期山東省政府頒布實施《1998-2010年山東省信息化建設發展規劃綱要》起,省內的各項信息技術開始起步,流媒體技術的發展也于此時開始。2006年,山東省確定為文化工程建設試點省。2007年國家對山東文化工程試點省進行驗收并通過,成為全國文化共享工程示范省。由于互聯網用戶不斷增長,為確保文化共享網絡體系的穩定性,山東省政府構建起以省為中心,各市縣中心為樞紐,以因特網(Internet)CDN體系作為渠道,進行傳播的服務模式。中心節點為1000M帶寬,地市一級為100M,各區縣根據情況不同,分為10M-100M不等。
以上所述構成了齊魯文化在流媒體傳播方式的基本架構。此外,開辦齊魯文化宣傳網站也是通過流媒體傳播的一種途徑。在“文化齊魯”網站中,各省市的文化活動通過網站公示的方式展現給所有互聯網用戶。例如:在山東省臨沂市,“沂蒙精神”廣為流傳。臨沂作為革命老區,為中國革命的勝利貢獻出了巨大的作用。
在華東革命烈士陵園,一代代青少年學習并了解了“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特質。在經過流媒體處理后,這類信息會被廣大互聯網網民了解并熟知,對齊魯文化的傳播與發展意義非凡。將網站資源、微信公眾號、移動設備APP等媒體進行深度融合、資源共享。各地市、縣區機關單位,學校參加的齊魯文化網絡在線活動也尤為突出。各地也建立起虛擬齊魯文化歷史展館,以數字流媒體方式傳播齊魯文化。
1.2齊魯文化傳播通過流媒體方式傳播的趨勢
齊魯文化通過流媒體傳播的方式經過數十年的沉淀,已趨近成熟。流媒體(音頻、視頻、動畫、多媒體等)資源趨近飽和。隨著我國進入移動5G網絡時代,作為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峰值理論傳輸速度可達每秒數10GB。使用移動端的視頻應用用戶數量在不斷增長。數據表明,2019年上半年流媒體視頻(在線網站視頻資源+移動端短視頻資源)用戶數達到7.59億。如何利用如此龐大的用戶基數推廣齊魯文化,成為了未來齊魯文化能否傳播更廣泛的關鍵。
由于抖音APP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知識、藝術和非遺傳播平臺,故此處以抖音短視頻APP為例,在2020年抖音數據分析報告中,被點贊最多的文化內容有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等。而代表齊魯文化的山東省博物館也可按照此種方式,于APP進行用戶定向推廣來達到傳播齊魯文化的目的。而代表著抖音國際版的TikTok在海外的下載量已達15億次,這距離它達到10億次下載僅僅過去七個月。若齊魯文化與此形式的流媒體技術相結合,既可做到推廣自身,也可做到我國的文化輸出。
2 齊魯文化傳播與大數據推送與檢索的關系與前景
2.1 齊魯文化傳播與大數據推送與檢索的關系
自上世紀80年代起,未來學家托夫勒首次在《第三次浪潮》一書中提到“大數據”一詞。但此時并無實質性發展。而我國大數據的起步,可以視作在2011年12月,我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印發《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通知,從此開始大數據市場增長迅速,隨著互聯網成熟,網民數量的不斷增加,大數據技術已漸漸被人們熟知、使用。
而齊魯文化與大數據的緊密結合,最早可追溯到2015年,齊魯文化大篇幅寫入省政府工作報告。山東社會科學院文化所所長、研究員涂可國在做客齊魯網《兩會大家談》特別節目時表示,應當特別注重優秀齊魯文化的傳承,要對傳統文化進行梳理,摸清家底。同時,建立大數據時代的齊魯文化數據化資料,更好的傳承齊魯文化。2020年,由山東省省委宣傳部聯合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文物局)準備建設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包括了中國文化遺產標本庫、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庫(山東)的建設等。
2.2 齊魯文化傳播與大數據推送與檢索的前景
目前大數據技術在我國已趨近成熟,未來發展將朝著數據資源化邁進。而面對未來日益增長的互聯網資源,大數據與云處理是必然分不開的。云處理與云計算為大數據提供了擴展性極強的基礎設施,是產生大數據的平臺之一。自2013年起,大數據與云計算技術緊密結合,預計未來二者將有更加緊密的聯系。
齊魯文化傳播與大數據的緊密結合,已經得到了初步發展。山東省內各地市均不同程度地建立起了大數據文化檔案館、大數據文化產業園。隨著未來互聯網用戶的不斷增長,資源的不斷豐富,齊魯文化與大數據的結合將會更加緊密。在未來齊魯文化宣傳的過程中,將由線上流媒體(廣告、宣傳視頻等)向用戶推送的方式,變為通過捕捉用戶日常使用習慣,并結合大數據技術,利用云計算將數據進行加工整合。除去線上推廣,還可將傳統線下資源與已整合的大數據相結合,如將省內各地市的特產特色,結合用戶平時的閱讀點擊習慣推送給用戶,既保證了齊魯文化的傳播,也間接推動了齊魯文化的發展。
齊魯文化論文投稿刊物:青年記者由大眾報業集團、山東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山東省新聞學會主辦!肚嗄暧浾摺啡刖帯吨形暮诵钠诳靠傆[》年版(即第六版)之文化事業/信息與知識傳播(除圖書館事業、信息事業、檔案事業)類的核心期刊。
3 結論
齊魯文化是中華大地的美麗瑰寶。隨著時間的發展,齊魯文化的發展應結合時代大環境、大背景,在未來的數十年中,齊魯文化能否利用好新時期信息技術(流媒體、大數據、云計算等),是齊魯文化能否傳播至一個新高度的重要因素。在未來的數十年中,山東省應繼續大力扶持云計算基礎建設,確保硬件設施滿足日益增長的數據需要。也應廣納賢才,推進齊魯文化大數據市場的發展。目前省內大數據人才缺口很大,如能填補這一方面,齊魯文化的傳播必將達到一個新高度。
參考文獻:
【1】戴米恩·拉德克利夫, 張建中. 2020年媒體發展的9個趨勢[J]. 青年記者, 2020, No.660(04):88-89.
[2] 張蕾, 王金偉. 比較中見特色 創新中走出去——基于調研的齊魯文化傳播策略分析與轉化應用[J]. 齊魯師范學院學報, 2019, 034(001):109-113.
[3] 王朝華. 互聯網視域下齊魯文化的傳播[J]. 青年記者, 2018, No.589(05):129-130.
作者:王騰越 陳小同
級別:北大核心,JST,CSCD,CSSCI,WJCI
ISSN:1002-210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