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在线毛片免费观看,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成年人精品视频,国产精品手机视频

學術咨詢

讓期刊論文更省時、省事、省心

社會系統研究法對漢語語法理論的影響

時間: 分類:文學論文 瀏覽次數: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漢語語法理論主要經歷了四大流派:漢語形式語法、漢語功能語法、漢語語義語法、漢語認知語法;還有部分其他語法研究理論。縱觀漢語語法理論流派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到社會系統研究的原則和方法在漢語語法理論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利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漢語語法理論主要經歷了四大流派:漢語形式語法、漢語功能語法、漢語語義語法、漢語認知語法;還有部分其他語法研究理論。縱觀漢語語法理論流派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到社會系統研究的原則和方法在漢語語法理論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利用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分析語言問題,有利于推動建立符合漢語實際的語言學理論。

  關鍵詞:社會系統研究方法;漢語語法理論;馬克思主義

漢字文化

  將馬克思主義與具體學科結合分析,是檢驗和豐富馬克思主義,探尋馬克思主義當代價值的重要手段。從歷史淵源來看,語言學與哲學的關系是最為密切的,可以說“語言學的形成和發展幾乎可以看做以哲學自身縱深延伸的分化過程”[1]。哲學對語言研究的影響貫穿始終,本文以改革開放以來漢語語法理論流派的發展歷程來看馬克思主義社會系統研究方法在語法研究中的體現,認為馬克思主義對建立符合漢語實際的語言學理論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社會系統研究方法

  社會系統研究方法就是把社會看成是一個系統來研究,以社會生產實踐為基礎,形成了對社會系統的構成要素、社會系統形態歷史演變、社會系統的優化等一系列方法論原則。其主要觀點是指出了人類社會系統的復雜性,體現在系統的聯系性、層次性、整體性、發展性等方面。馬克思主義對人類社會發展的研究并不是本文所討論的重點,我們主要探討社會系統研究方法的原則和運用對漢語語法理論所產生的影響,從而說明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對當下學術研究的指導意義。

  社會系統研究方法能夠有效解決復雜的系統性問題,有利于發展唯物辯證的思維。其重要原則主要有四點:整體性原則、結構性原則、層次性原則和開放性原則。在應用方面,可以歸納為整體分析法、層次分析法、環境分析法、動態分析法這四條[2]。下面,我們將結合改革開放以來漢語語法理論流派的變化和發展來具體說明。

  從傳統語法到漢語形式語法-層次分析法

  層次性原則認為系統的組成部分具有高低不同的層次。系統和要素的劃分是相對的,任一層次都有組成它的要素,因此任何系統的功能都不是其構成要素的簡單相加。層次分析法的重點在于研究不同層次特有的屬性和規律,研究“各個層次上質的差異性,進而解釋出系統不同層次上的共有規律和各個層次上的特有規律”[2]。

  語法研究基于語言學對語言符號的認知,充分體現了層次性原則。語言是一個符號系統,具有二層性,分別為音位層和音義結合的符號層。前者僅是語言符號的形式,后者則是形式和意義的結合。兩個層級所包含的要素不僅存在量的差異,更有質的不同。語法研究的是語言的符號層,即語言的形式與意義的結合,該層次的要素也包含了從下位到上位的不同層級單位:語素、詞、短語、句子。句子是由下位要素所構成的最大的語法單位,也是交際時最小的使用單位。狹義的語法就是研究制約句子的組合規則,也就是句法。本文所涉及的語法理論主要是句法理論。

  傳統語法在進行句子分析時,主要采用“中心詞分析法”,其缺點是缺乏“層次”的觀念。后來出現了“直接成分分析法”,認為句子的組合并不是簡單的線性組合,而是具有先后順序的不同層次組合,將句子按具有直接組合關系的兩個成分劃分成不同的層次遞次分析。然而層次分析法仍然無法分析深層的語義關系。因此,后來又誕生了“轉換生成語法”,又叫“形式語法”。

  漢語形式語法是基于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語法在漢語實際上建立起來的。轉換生成語法提出了隱性結構和顯性結構一說,解決了直接成分分析法局限于表層結構的問題。如果說直接成分分析法是在二維平面上的層次分析,那么轉換分析法則引入了三維概念,對層次的把握更加深入和立體,不論是在組合上還是在聚合上,它都把語法分析往深處推進了一步。從簡單線性到表層結構的層次分析再到隱性結構的提出,都證明了層次性原則在語言學上的重要意義。

  漢語功能語法、漢語認知語法-環境分析法

  結構性原則注重結構中各要素的功能和相互關系。系統的性質和功能不但決定于要素的性質和功能,還決定于要素之間的結構。而結構就是系統中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因此我們在研究各種現象時,要將構成現象的各要素聯系起來進行分析。張少鋒(2018)對環境分析法的介紹中提到還要對“某一社會現象進行外圍的系統性解剖”。[2]文本將結構性原則與環境分析法相結合,認為漢語功能語法和認知語法的指導思想是對環境分析法與結構性原則的體現。

  形式語法關注的是對句式的內省,認為句法是個獨立體,從句子內部結構中探索制約語法結構的規則。而漢語功能語法跟形式語法相比,有四個突破:1.注意到了語言外因素;2.重視實例多寡反映出的傾向性規律;3.把研究對象看成交際環境中的動態過程;4.重視與語境的聯系。功能語法的最大特點就是對語言外因素的重視,認為句子處于交際環境中,語法現象必然與語義、語用有密切聯系,發生相互作用。而漢語認知語法更是將人類認知經驗納入到語法解釋中,將語言與人類認知進行了聯系。功能語法和認知語法都是語法理論的外圍擴展,是對構成語法現象的各要素的重新認識。

  漢語語義語法、構式語法-整體分析法

  整體性原則的核心觀點是系統的“非相加性”。馬克思曾說:“城市本身的單純存在與僅僅是眾多的獨立家庭不同。在這里,整體并不是由它的各個部分組成。它是一種獨立的有機體。”[3]從這句話中,我們容易了解到馬克思主義所說的整體與組成部分的簡單相加具有本質的區別。

  漢語語義語法以語義為研究的出發點和研究重點,挖掘句法結構意義和形式的對應。句子的語義并不等于句子組成成分的簡單相加,存在語義指向、語義角色等較為復雜的情況。最能代表整體分析法的是現下的研究熱點:構式語法理論。構式語法理論是從認知語言學發展而來的,主要觀點是認為“構式具有自身的構式意義,而且‘整體大于部分之和’”[4]。例如現代漢語“X了去了”構式意義,其表示“程度高”、“表示諷刺”等句法意義和語用意義無法從組成部分中的任何詞義中推測得出。[5]

  漢語語法理論流變-動態分析法

  開放性原則要求我們看到事物的全貌,通過了解它的過去,更好地判斷它的現在和預測其未來。以整體視野去觀察研究歷史,分析不同的歷史階段的內在聯系,才能真正有意識地吸收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務于當下的學術研究。動態分析法要求“將社會現象的變化當做一個連續的過程來看待”[2]。

  漢語語法理論演變的各個階段并不是孤立的,我們用動態分析的視角來看理論演變本身,就能發現一條基于否定之否定的上升發展的連續統:句法形式(內部)→句法形式(內部+外部)→形式+意義→形式與意義的理據分析和解釋。正是憑借動態分析的方法,才能在前人的語法理論基礎上,推動漢語語法理論的不斷發展。

  小結

  馬克思主義作為強大的理論武器,對各學科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各階段的漢語語法理論體現了社會系統研究方法的整體分析法、層次分析法、環境分析法和動態分析法,不斷發展了漢語語法理論體系,推動了基于漢語實際的漢語語法理論構建。盡管本文所舉的不同階段的漢語語法理論僅說明了一條社會系統研究方法,但實際上每個階段的理論發展都可以視作是綜合運用社會系統研究原則與方法的結果。例如,漢語語義語法也體現了語法分析的層次性、漢語形式語法也體現了整體性。總之,通過觀察分析漢語語法理論演變歷程,我們可以肯定馬克思主義對現代漢語語言學理論構建的當代意義。

  文化論文投稿刊物:《漢字文化》屬于語言文字學學術性刊物,1989年雜志在北京市創刊,并持續發行至今。雜志征稿發表的論文內容研究漢語漢字文化,探討漢語教學,并對漢語文與其他語文作比較研究。

  參考文獻:

  [1] 郝銳.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代漢語語言學研究[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07):17-23.

  [2] 張少鋒.論社會系統研究方法及其運用——讀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有感[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8,28(02):7-9.

  [3] 馬克思,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480.

  [4] 邵敬敏著. 新時期漢語語法學史 :(1978-2008)[M]. 商務印書館, 2011.

  [5] 高俊玲.現代漢語“X了去了”構式研究[J].漢字文化,2020(05):103-105.

  作者:馬楚鶯

中文核心期刊推薦

SCI核心期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