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文學論文 瀏覽次數:
在高考制度改革以來,語文學科在其中占據的分值越來越重要,教育的中心也開始向語文方向轉移,不僅可以提升高考成績,也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和道德品質。但實際語文教學中,教育過分的重視議論文和現代文上,對于傳統文化所占的比例較少。語文知識也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積累來的,兩者是密切相關的,因此,下面文章就針對傳統文化對語文教學的影響進行研究,制定相關的發展建議。
關鍵詞:傳統文化,高中語文,契合
一、傳統文化與高中語文教學的契合的意義
對于大部分高中生來說,關于高中語文課上的文言文詩歌的背誦并不陌生。在高中的教學課堂上,經常涉及到了相關的文言文,詩歌,散文方面的學習。面對于這些晦澀難懂的文章,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單純進行講解就顯得內容過于枯燥和拓展知識顯得過少。因此,為了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課本內容,加深對于古詩文之間印象,就必須結合作者的當時背景,了解當時文化,才能讓同學們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心情和作品蘊含的中心思想。所以,關于將傳統的歷史文化和語文的教學相結合不僅僅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古詩文的含義,提高學習成績,更是對我們國家的悠久的歷史文化的傳承。
二、傳統文化與高中語文教學契合的現狀
由于高中的教學課程緊張,導致語文的教學進度快,從而關于詩詞歌賦等傳統文化的學習上,停留的教學時間短暫,加上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背誦,要求學生采取機械性記憶方式記憶教學內容,課堂學習氣氛不活躍,教學模式單一,為了加快進度,不要求學生對當時的歷史背景和作者創作的含義進行了解。從而導致學生面對這些文章只知其文不知其意的現象出現。不僅如此,大部分老師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成績,直接要求背誦參考答案,而不是真正引導學生去了解當時文化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從而導致學生對于作品的解析和欣賞就局限于所謂的參考答案上,這種教育模式已經背離了語文教育的出發點。
三、傳統文化和高中語文教學契合的建議
1.合理規劃教學內容。高中語文的教學的課堂上,老師將傳統文化運用在教學方面時,需要考慮到二者的契合的合理性,不能對于傳統文化進行盲目過度的教育。同時老師也應該對教學內容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從而才能夠順暢地把傳統文化教學模式融入到高中語文的課堂上。例如:在學習《七律•長征》的課程內容時,老師可以先講關于這首詩歌的創作背景,人物生平,以及關于這首詩歌的中心思想,不能主觀地去評價紅軍長征的背景,應該以一種客觀的角度去為學生解答問題。
2.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傳統文化可以跟多媒體結合進行教學。例如在學習《鴻門宴》的時候,老師可以先為其講解相關的歷史文化背景,然后在借助多媒體進行相關影片的播放,讓學生感受到緊張刺激的氣氛,從而加深對課本知識學習的影響。再比如說《城南舊事》課程的學習,老師可以讓同學們觀看由城南舊事改變而成的電影,讓同學在電影觀看過程中,了解其文章的歷史背景,從而進一步了解到作者寫這篇文章的含義。3.把情境教學與傳統文化結合。在高中語文的相關課程的傳統文化學習中,可以借助于情境教學的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將傳統文化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去。例如在《雷雨》的課程教學中,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劇本的人物扮演,讓同學們去查資料,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人物生平,進而通過表演的方式將劇中人物展現出來。這樣不僅可以讓同學們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而且也潛移默化的灌輸了相關傳統文化的教育思想。
綜上所述,現代科技文明與傳統的文化之間避免不了碰撞,導致了傳統文化的一些不足得以顯現。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課堂上,老師應該客觀地對待傳統文化,力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密切融合,可以有效提升同學們的語文成績,也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和道德品質。
推薦閱讀:中國語文漢語研究論文投稿
《中國語文》由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合辦,1956年以后編輯部工作由語言研究所單獨承擔。《中國語文》初期的總編輯是羅常培,韋愨任社長,1955年4月總編輯改由林漢達擔任,1956年至1960年常務編委周定一主持編輯部日常工作。期刊收錄論文目錄:
級別:北大核心,JST,CSCD,CSSCI,WJCI
ISSN:1002-210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