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新聞中心 次數:
教師職稱,到底有多重要?舉個例子,同一所師范院校同一個班級畢業出來的兩個師范生,他們走上工作崗位之后,小a在短短幾年內評上高級教師,小b只顧著專心教書,評職稱的事情一概不理,職稱評聘的材料也沒去整理,你猜兩位老師今后的待遇會有多少差距?
隨著教齡的增長,小a因為職稱等級比小b高很多,所以每一次加工資小a都比小b加得多很多,年歲逐增,到退休之后小a這輩子賺的工資比小b多很多,到最后兩個人每個月的打卡工資相差三四千塊是非常正常的。除了打卡工資之外,二者的績效工資、應休未休、文明獎、平安獎、取暖費、住房公積金等方面的差距也會越來越大。
說到職稱的重要性,我們不得不談及教師職稱的種類:大學教師的職稱分為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這四個類別。那么大學副教授,相當于中小學教師中的哪一種職稱呢?
我們知道,中小學教師的職稱也可以分為正高級教師、副高級教師(小學中學高級教師,又叫小中高),中級教師(又叫一級教師)和初級教師(二級教師)這四種。
從上面各自羅列出來的職稱等級,我們不難判斷:大學的助教,相當于中小學的二級教師職稱;大學的講師,相當于中小學的一級教師職稱;大學的正教授,相當于中小學的正高級教師職稱;而大學的副教授,自然是相當于中小學的副高級教師職稱,其對應的崗位工資職級在5-7級之間。
那么新的問題來了:中小學的副高職稱和大學的副教授職稱,評上的難度誰會更大?
⑴學歷層次上的對照,要評上副高職稱更簡單。
想要評上副教授,沒有博士學位打底,評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想要評上中小學教師中的副高職稱,你有博士學位當然很“哇塞”,你有碩士學位也是“頂呱呱”的,就算博士碩士學位你都沒有,你擁有本科學歷其實也挺好的,畢竟在中小學教師隊伍中,十有八九的老師都是本科學歷。所以,學歷存在短板的中小學教師要評上副高,門檻要比大學副教授要低很多。
⑵科研水平上的比較,想評上副教授并非易事。
中小學教師要評上副高,你參與縣區級及以上的課題,只要你成為主要負責人之一即可,課題研究作為職稱評選的加分項,自然是等級越高越好,評職稱的時候需要立項證書、結題證書之類的“硬件”;而如果你是高校教師,你想評上副教授,你至少要主持1項市級或廳級的科研或者教改項目,科研項目通過驗收后的相關證書也要注意收集。從科研等級上看,評上副教授的難度更大。
⑶論文等級上的較量,評上副教授的難度更大。
如果是農村中小學教師要評上副高,那么需要什么樣的論文才有機會參評?縣區級別或者縣區級別以上的論文即可,只要稍微懂得寫作、會總結歸納教育教學經驗的老師都能搞定這種論文;而大學教師要評上副教授,需要怎樣的論文?你要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SCI論文、EI論文或者SSCI等級的論文(也叫核心學術期刊論文)2篇以上,再加上1篇普通類型的學術論文才有資格參評。而發表核心期刊論文的難度,比中小學教師發表縣區級學科論文要大太多太多了。畢竟只有那種學術價值非常高的論文才會入選核心期刊。
不過,中小學教師要評副高,得有職稱評選的職數才行,而我們很少聽說某個大學教師因為沒有職數而評不上副教授,很多大學評不上副教授的原因是因為科研方面存在的問題。不少高校采用“非升即走”的措施,大學教師想要獲得終身教職,就必須在規定的年限內獲得大學副教授的職稱。而公辦中小學教師就算評不上副高,也沒多大的關系,甚至可以在職稱評選方面選擇“佛系”視之。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于網絡,由本平臺整合撰寫,版權歸原作者或平臺所有,分享只為學術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或整改,謝謝。
級別:北大核心,JST,CSCD,CSSCI,WJCI
ISSN:1002-210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