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在线毛片免费观看,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成年人精品视频,国产精品手机视频

學術咨詢

讓期刊論文更省時、省事、省心

新形勢下江夏區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

時間: 分類:農業論文 瀏覽次數:

2016年武漢市江夏區斧頭湖、湯遜湖、梁子湖(南北咀)、魯湖、上涉湖等湖區20余萬畝三網養殖設施拆除完畢; 《江夏區養殖水域灘涂規劃(2018-2030年)》2019年6月發布,區內22個湖泊4個為禁養區,其余均為限養區; 2019年12月底梁子湖周邊精養魚池和湖汊7萬多畝完

  2016年武漢市江夏區斧頭湖、湯遜湖、梁子湖(南北咀)、魯湖、上涉湖等湖區20余萬畝“三網”養殖設施拆除完畢; 《江夏區養殖水域灘涂規劃(2018-2030年)》2019年6月發布,區內22個湖泊4個為禁養區,其余均為限養區; 2019年12月底梁子湖周邊精養魚池和湖汊7萬多畝完成退漁; 2020年7月1日起我區“一江兩湖”(長江江夏段、梁子湖武昌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魯湖鱖鲌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開始為期十年禁捕……這一個個重大行動的圓滿完成的同時,也給我區漁業生產出了一道“難題”,新形勢下漁業如何走出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

漁業科學進展

  近年農業農村部等部門相繼出臺了《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2018-2022年)》、《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意見》(農漁發[2019]1號)等文件,圍繞加強科學布局,轉變養殖方式,強化生產監管,拓寬發展空間,加強政策支持及落實保障措施等方面做出了全面部署,為我區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指明了發展方向‍‌‍‍‌‍‌‍‍‍‌‍‍‌‍‍‍‌‍‍‌‍‍‍‌‍‍‍‍‌‍‌‍‌‍‌‍‍‌‍‍‍‍‍‍‍‍‍‌‍‍‌‍‍‌‍‌‍‌‍。 現結合我區實際情況,談談幾點看法‍‌‍‍‌‍‌‍‍‍‌‍‍‌‍‍‍‌‍‍‌‍‍‍‌‍‍‍‍‌‍‌‍‌‍‌‍‍‌‍‍‍‍‍‍‍‍‍‌‍‍‌‍‍‌‍‌‍‌‍。

  一、發展大水面潔水漁業

  省、市政府多份文件指出"推廣大水面生態增殖,發展潔水漁業”,可借鑒杭州千島湖、松滋洈水等經營管理模式,依據大水面生態環境、資源狀況和養殖需求,探索建立以“人放天養,以水養魚,以魚潔水”的可持續發展增殖漁業,實現漁業發展與水環境保護的雙贏‍‌‍‍‌‍‌‍‍‍‌‍‍‌‍‍‍‌‍‍‌‍‍‍‌‍‍‍‍‌‍‌‍‌‍‌‍‍‌‍‍‍‍‍‍‍‍‍‌‍‍‌‍‍‌‍‌‍‌‍。 發揮水產養殖生態修復功能,實現以魚控草、以魚抑藻、以魚凈水,修復水域生態環境,解決內陸水域內源性污染問題。 可放流25厘米以上鰱鳙魚,利用濾食性魚類有效減緩水體富營養化; 放流25厘米以上草魚、10厘米鯽魚、中華絨螯蟹(扣蟹,可解決我區漁業現有品牌-梁子湖牌大河蟹無蟹可賣的局面)以取食水體中各類雜草和腐殖質,減輕水體淤塞,暢通水體通道。 放流大規格多種群魚種可以保證較高的成活率和較強的攝食力,同時避免了單一生物類群的過度發生。

  此外,也可以考慮引入黃尾密鯝這一小型經濟魚類。 一是可以在湖泊中形成自然種群; 在以往的控藻魚類中,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鰱鳙魚,但因鰱鳙魚在絕大多數的湖泊水庫中不能自然繁殖,每年都要投放大量的大規格魚種,而往往由于魚種培育及資金問題,幾乎存在嚴重的魚種投放不足的問題,控藻效果不理想。 黃尾密鯝不僅攝食附生藻類、有機碎屑,還攝食大量藍藻、綠菜、硅藻、黃藻及裸藻等浮游藻類,更重要的是其能在湖泊水庫中自然繁殖,形成自然種群,減少每年的魚種投放,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 二是黃尾密鯝為小型魚類,可以為食物鏈頂層的肉食性魚類如烏鱧、鱖鲌等提供餌料,在恢復湖泊水庫的自然生態系統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科學有序發展稻漁綜合種養

  我區沿長江金水河流域的法泗街、金口街、金水農場稻田綜合種養發展規模大,但缺乏大型龍頭農業企業,以農戶自發經營為主,有規模,無品牌。 可以借鑒潛江稻蝦綜合種養經驗,在“以糧為主,工程化發展; 生態優先,標準化發展; 提質增效,規模化發展; 三產融合,產業化發展”原則基礎上,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將稻田綜合種養歸入建設中,提高稻田的綜合經濟效益,不但可以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還可以彌補我區湖泊禁養、限養減少的產能。 同時該模式生態環保、低碳節能,還能開拓養殖發展空間,通過綜合種養實現增產增收。

  大力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實行“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做大做強我區稻漁綜合種養模式; 加強品牌創建,加大品牌保護。 我區小龍蝦、稻蝦米產量大卻無品牌,要加強“桂子米業”等現有農業品牌維護,同時支持其他農業龍頭企業、合作聯社、種養大戶加強自主品牌創建,提升產品附加值。

  漁業論文范例:南海漁業資源開發如何實現協同創新

  三、發展設施漁業

  沿湖各街道因地制宜開展池塘生態環保養殖,實施老舊池塘標準化改造,重點配套進排水設施設備,建設生態溝渠、生態塘、潛流濕地等尾水處理設施設備。 連片池塘構建生態溝渠,利用生物凈化的方式,降低養殖尾水中的富營養物質,打造“內循環,外封閉”的花園式養殖小區,分散的池塘、靜養池塘實行“圈養”模式,不贊成“跑道”模式,因其建設成本高、廢物利用率低(只有35%左右,改進后也不到50%),而圈養模式實現了95%養殖廢棄物回收(可資源化再利用),實現了養殖廢水零排放,并且對池塘要求低,適應性廣。

  新形勢下,我們要積極探索,在政策允許的條件下,按照“優一產,強二產,興三產”和“一片一品,一片一業”的要求,合理選擇具有特色的漁業產業發展路子,實現“開發一款產品、推出一個品牌、帶動一個產業、造福一方百姓”的鄉村振興目標。

  作者:李志濤1 李 明2 李 威2 董 敏3

中文核心期刊推薦

SCI核心期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