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電子論文 瀏覽次數:
這篇電力工程師論文發表了電子電工課堂教學的生成性,生成性課堂是指對于課堂經驗進行整合,通過臨時改變教學方式來遵循學生為主體的學習問題,從而獲得教學的效果的提升。預設的課堂在動態中升華,從而構成彈性教學。
關鍵詞:電力工程師論文,生成性,預設,三新課堂
一、生成性課堂的含義及可能性
做出預先設定性的教案,一定程度是指對于課堂經驗進行整合,在以教案為本位的教學過程中針對突發性事件處理的靈活性應用在其中,帶動課堂的有效性、開放性,改變傳統僵硬呆板教學,做以動態生成課堂。在一般的教學中,課堂行為主要強調教師的主體性,進行預設教案的貫徹,這就需要學生對此進行應和并做出對應反應,對于學生的主動性有著明顯的阻礙作用。這種情況在公開課中尤其突出,一旦出現什么不可避免的超出課堂教案預設的問題,教師就會手足無措,只想著將學生的思維關注點定格在教案設計的模式下,不能夠及時解決此類問題,雖在表面上看來課堂效果良好,學生積極性不錯,但是從根本上分析這不利于學生散發新思維的養成,使學生會錯失良好的思維碰撞機會。
對于傳統課堂來說生成性是一種彈性、活性的課堂體現,不同于預設性的課堂教學。生成性課堂對于教室來說,是不熟悉的,有著不確定性,慣于既定模式的教學方式對于此類教學模式教室難以接受和適應,原有教學教案的提前設定,內容不管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已經在教師的已有專業知識儲備之中,無論在課堂上學生遇到或者提出什么樣的問題,教師們都能得心應手地迎刃而解。而課堂中生成性的問題具有隨機性、不可預測性,令教師們頭疼的是它的出現不一定在教師的專業知識儲備之中,往往因為生成性問題而出現了讓教師出丑的現象,所以教師們特別怕課堂的生成性問題。由此可見,如何發揮好“生成性”是教師課堂實踐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
二、預設的課堂在動態生成中升華
在教學過程中事件的發生是具有突然性的、具體的、動態的,有著較大的不確定成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總結,及時應對突發情況,才能更好的進行教學,課程并不是為了觀賞。課堂應當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認知點出發,在真實的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獲得學習發展的機會。在課堂過程中絕不能以教師的角度為主,應當積極的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不能無視其基礎,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下,使學生在枯燥的課堂上進行學習,這是不利于學生自主性發展,不利于其創新性思維的培養。動態生成是指教師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將學生有價值有創見的問題想法為主要契機,機動的改變教學方案。
當然在這種情況下是以教師良好的準備為前提的,否則也無法能及時進行改變和創設性教學。就目前這情況而言,當成動態的課程還是較少的,教師應當在課堂上隨時捕捉學生的疑問想法,因勢導利勝,順勢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案,對學生的問題進行闡述,這樣才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應當在課堂上成為第二角色,主要以示范和引導的作用使學生更好的健康發展,從而優化課堂效果。第一,案例:我市電子電工專業“三新課堂”觀摩課上,王帆老師的“高三電工技能實訓——單向連續運轉控制線路的安裝與調試”是一堂充滿生成性的課。在實操環節,王老師用手機拍下了學生接線的視頻,并傳到電腦上。
在隨后的點評環節,王老師一邊播放學生的操作視頻,一邊對學生接線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點評。針對學生接線速度慢,接線容易出錯等問題,王老師給出了解決問題的建議。第二,反思:學生實訓操作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但這些問題又真實地暴露了學生在相關內容掌握上的缺陷。因此,讓學生“生成”問題后再由教師解決這些問題不僅更具針對性,也進一步提高了教學效果。這樣的教學方式,體現了教師對課堂極強的掌控能力,也是動態生成的成功案例。新課程的實施策略,顯出課堂是瞬息萬變的,教師只能從學生的現狀做出多種的假設、擬定一個大致的框架、輪廓或者是學習的最佳路徑,以供學生運用,并在運用中隨時得到調整。
三、預設與生成需在彈性設計中契合
在促進學生主動健康發展的教學價值觀指導下,順從當下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應當在教學設計方面,使教學課堂與教學理念的完美結合。信息技術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強調課堂的動態性,但是并不是意味著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沒有原則和根據的進行性信馬由韁式學習,應當在教學方案的設計過程中為學生留出主動參與的時間與空間[3]。例如可以根據電子電工專業性的特點向學生,在其了解電氣自動化行業的相關知識下,滲透一系列的知識與技術,將所學知識利用起來,可以使學生增強其實際操作過程中的動手能力,還可以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方案的設計過程中,既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但是不能局限于傳統教學模式,應當包含學生在這些課堂上所達到的其他縣實現目標。
這要求目標是具有彈性的,這是為了兼顧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可以有利于進行因材施教,從而緩解期望目標與實際結果之間的矛盾差。這是過程的設計重點,應當是如何開始、如何推進,、最后怎樣結束。課程的結束不應該是戛然而止,而是水到渠成的順利使然。這就要求在課程課程的設計中也是具有彈性的,對學生活動組織的形式與方法以及實際運行效果,師生互動方面進行一系列的彈性設計,從而構成彈性教學。
在這個設計要求下,其實不固定于正式的提問和設定標準答案,是關注于學生主體,改變傳統教學風格,從而使整個教學過程具有彈性、具有活性,使教學生動起來。在教學過程中留下了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因為這些不確定的因素和可變量,使課堂具有更貼近生活的個性,貼近學生的實際狀態,使學生可以更好的發揮自己的個性風采,推進師生之間進行良性互動,摩擦出創造的思維火花,是新的問題和答案,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推動教學。其次在面對生成性問題,這是考驗教師對課堂臨時出現的突發狀況的應變能力。成熟教師是應當經過無數次無數次鍛煉出來的,首先要保證冷靜的分析,然后當機立斷的作出好決定處理問題。這種應變能力是在日積月累中鍛煉出來的。最后對于課堂有問題,處理過程進行思考,對自己處理問題的方法手段進行反思,加以總結。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課堂上的生成性問題不僅局限于這一系列的意外事件,更多的是學生在課堂過程中進行創造性的思維提問,而這些問題并不是靠那種能解決的,這就要求教師能及時的反映,調動自身的知識鼓勵學生思考,回答學生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思維活躍性。生成性課堂可以使教師在知識有素質的提高過程中進行教學觀念的更新,使自身反思能力提升,加強原認知能力方面的培養和有意識的引導,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重新認識自己,健康持續的學習生活。生成預設性課堂對學生的全方面的素質技能提高,使學生走出之我的局限,更好的開拓視野,推動其創新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朱良順.開放課堂教學生成精彩課堂[J].考試:教研版,2012(11).
[2]王姍姍,逯鵬.論教育生成性的內涵特征與價值[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31).
[3]吳少玲.生成性課堂教學研究[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05.
作者:林如軍
推薦閱讀:《電源學報》(原《電源技術學報》),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刊號)為:CN12-1420/TM,第一主辦單位是:中國電源學會。《電源學報》代表中國電源科技界的最高學術水平,是科技人員職稱晉級和學位評定的重要參考。
級別:北大核心,JST,CSCD,CSSCI,WJCI
ISSN:1002-210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