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雜志介紹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是由教育部主管、武漢大學主辦的人文社會科學類綜合性學術期刊,由1930年創刊的《國立武漢大學文哲季刊》《國立武漢大學社會科學季刊》發展而來,是我國出版最早的學報之一。現今的《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為雙月刊(逢單月6日出版),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
本刊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權威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第一批資助期刊之一和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先后獲 “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 “全國百強報刊”“國家社科基金資助優秀期刊”“全國高校社科名刊”“全國高校權威社科期刊”“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等榮譽稱號,獲“湖北省出版政府獎”“湖北十大名刊成就獎”等多種獎勵。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獲中國期刊協會頒發的“致敬創刊七十年”榮譽證書。
本刊遵循“追蹤前沿、聚焦熱點、倡導原創、注重綜合”的辦刊理念,大力吸納國內外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精品力作,以高端的學術水準和廣泛的影響力成為中國高校人文社科綜合性學術期刊的閃亮品牌。根據中國知網和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聯合發布的《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人文社會科學•2020版)》,本刊的學術期刊影響力指數、復合影響因子、綜合影響因子三項指標在全國“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類637家期刊中排名第二,在全國高校文科學報中排名第一。另據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發布的2019年《世界學術期刊學術影響力指數(WAJCI)年報》,本刊為進入WAJCI-Q1(前25%)區的中國“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類6家期刊之一,學科內WAJCI世界排名為40/180。在2021年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轉載指數排名中,本刊位列全國高校主辦學報第一、全國綜合性期刊第六。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雜志欄目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_深入學習和研究黨的二十大精神、跨學科研究、哲學研究、歷史學研究、經濟學研究_數字經濟與數字治理、管理學研究、社會學研究_華中鄉土派社會學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雜志收錄歷史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199219962000200420082011201420172020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199819992006-20072008-20092010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4-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報告20182022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雜志投稿要求
1.正文各級標題格式如下:一級標題為“一、二、三……”,二級標題為“(一)、(二)、(三)……”,三級標題為“1、2、3……”。一、二、三級標題各獨占一行,其中一級標題居中,二、三級標題縮進兩個字符左對齊,四級及以下標題后加句號且與正文連排。
2.摘要應以第三人稱寫作,直接陳述論文主要觀點,不進行自我評價,做到內容完整、結構嚴謹、語言精煉、表述規范,字數一般為 300-500 字。中文關鍵詞數量為 3-7 個。英文摘要、關鍵詞應與中文內容相對應。英文關鍵詞一般用小寫,并符合英文表達慣例。
3.正文開頭和每章節都應有引言,開頭引言不得與摘要內容雷同。引言應與結論相呼應,同時避免兩者內容雷同。
4.文中凡需要進一步解釋說明又不適合在正文中陳述的內容,應采用腳注的形式予以標示。引用他人研究成果、觀點或引述他人表述,應通過在文末列參考文獻的形式予以標示。
5.腳注一般在當頁下部標注,用①、②、③……的格式按順序編碼,每頁腳注須重新編號。
6.文末參考文獻采用順序編碼制,例如:[1][2][3][4][5]……。參考文獻頁碼不在文末出現,而是標注在正文中,凡直接引用他人成果或觀點的,均需在文中引用處右上角標明序號,同一文獻在文中多次出現的,從第二次開始每次均應以第一次出現的序號標示于后面出現的位置,并注明頁碼。
7.統計表、統計圖或其它示意圖等均按在正文中出現的順序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編號數字空一格后再接圖、表名稱。表號及表名須標注于表的上方,圖號及圖名須標注于圖的下方,末尾不加標點符號。例:“表 1……”、“圖 1……”等。
8.作者簡介應包含以下要件:作者姓名、作者學位、所在單位名稱及職稱、是否博士生導師、所在城市及郵政編碼。
9.基金項目應包含以下要件:項目類別、編號(具體內容可參考項目立項通知書上的完整表述)。
10.口語用詞須慎重、斟酌使用,如:使用“涉及”而非“涉及到”、使用“成為”而非“成為了”。關于世紀、年代的表達,統一使用阿拉伯數字,如 “20 世紀“,不使用“上世紀”之類指代不明的用詞。概數使用漢字表述,如“三四個”“六七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