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雜志介紹
《湖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是由湖北省教育廳主管、湖北民族大學主辦,湖北民族大學學報編輯部出版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其前身是1982年創刊的《恩施師專學報》,1986年更名為《鄂西大學學報》,1989年更名為《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從1993年起《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國內外公開發行(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1004—914X,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42—1328/C ),為季刊,從2002起改為雙月刊。2019年6月25日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國新出審[2019]1825號)更名為《湖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新編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為CN42-1907/C,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為ISSN 2096-7586,從2020年第1期起正式啟用新刊名和新刊號,仍為雙月刊。
《湖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本著“立足于土,涵泳自然,走向世界”的辦刊理念,經過幾代編輯和學人的努力,已成長為全國比較知名的優秀學術期刊,獲得過多項榮譽。2014年版、2020年版《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收錄為核心期刊,2012年至今為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擴展版,2014年、2018年《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報告》收錄為擴展期刊,2022年《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報告》收錄為核心期刊,RCCSE核心期刊,《全國報刊索引》核心期刊;本刊為知網、萬方、超星、維普、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全文數據(NSSD)全文收錄期刊;曾被評為中國人文社科優秀學報、全國民族地區“十佳”學報、全國高校優秀社科期刊、湖北省優秀期刊,2019年被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評為高校社科精品期刊。本刊已經成為專家學者廣泛關注、民族特色和區域特色比較鮮明的民族學與文化學類社會科學理論期刊。
《湖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有成熟的編輯隊伍,現有編輯團隊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副編審)2人,講師1人,均具有博士學位。
《湖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倡導立足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實證研究,重視基于田野調查事實和數據的理論成果,回應國家戰略需求,重點關注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突出民族學(人類學)學科特色,培育交叉學科,追蹤學術前沿,推動理論創新,致力于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建設,發揮學報決策咨詢功能,努力打造傳播民族學與文化學及跨學科研究成果的優秀學術期刊。常設民族學人類學理論與實踐、民族地區治理、民族區域發展、民族民間文化等重點特色欄目,提倡相關領域的跨學科研究。
湖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雜志欄目
民族學人類學理論與實踐、民族地區治理_基層治理、民族區域發展_民族經濟、民族民間文化_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教育
湖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雜志收錄歷史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20142020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012-20132014-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報告20182022湖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雜志投稿要求
1.文章要求論點明確,論據可靠,層次清楚,重點突出。
2.稿件包含中文標題、摘要、關鍵詞、正文等內容,并請在正文后附作者姓名、民族、職務、職稱、單位、地址、聯系電話和電子郵箱等信息。
3.文中一級標題、二級標題、三級標題、四級標題的序號用“一、……”“(一)……”“1.……”“(1)……”標示。
4.研究成果所屬基金資助項目名稱及編號同時請務必提供篇名、作者姓名、單位、關鍵詞和摘要的英文翻譯。
5.參考文獻:參考文獻位于文尾,按首字的拼音首字母順序排序,用序號[1]、[2]、[3]、[4]……標示,若只有一個參考文獻,則文獻前不加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