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雜志介紹
歷史沿革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創(chuàng)辦于1953年,原刊名《福建農學院學報》,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al College;1994年因學校更名,刊名改為《福建農業(yè)大學學報》,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02年再次因學校更名以及《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的創(chuàng)辦,刊名改為《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6年之前,刊期為季刊。2006年起刊期改為雙月刊,每逢單月18日出版,刊號CN35-1255/S、ISSN1671-5470,大16開。每期頁碼逐年增加,2020年增至144頁。
出版宗旨
以高水平的學術期刊為定位,確保政治質量和學術質量,注重社會效益,促進學術交流,努力為農業(yè)、林業(yè)相關領域的學科建設、科研創(chuàng)新、生產應用及人才培養(yǎng)服務。
報道內容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綜合性農業(yè)科技期刊,主要報道農業(yè)、林業(yè)、生物、環(huán)境及相關學科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進展。欄目主要有作物科學、植物保護、園藝科學、林業(yè)科學、動物科學、資源與環(huán)境、食品科學,以及與農業(yè)、林業(yè)有關的材料工程、機電工程等。刊載的論文多來自省級以上基金資助項目,學術質量較高。主要讀者對象為國內外農林業(yè)科研機構的科研人員,以及農林業(yè)院校和綜合性大學中農林相關專業(yè)的師生。
學術影響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為“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來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中國農林核心期刊(A類)、中科雙效期刊、Caj-cd規(guī)范獲獎期刊,入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北大版核心期刊)和《科技期刊世界影響力指數(WJCI)報告》;同時被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數據庫、美國EBSCO數據庫、美國《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Ulrich's PD)、英國CABI數據庫、波蘭哥白尼索引精選數據庫(ICI Journals Master List)、美國化學文摘社(CAS)數據庫,以及國內的知網、萬方、維普、超星、鈦學術、長江文庫等數據庫收錄。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雜志欄目
綜述、作物科學、植物保護、植物保護、林業(yè)科學、資源與環(huán)境、材料工程、計算機與信息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雜志收錄歷史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199219962000200420082011201420172020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雜志投稿要求
1.參考文獻的引文或出處應以方括號上標的形式標注序號。在句末標注的,應置于句末標點之前。例:……學生畢業(yè)后很難適應激烈的人才競爭[1]。
2.正文各級標題一律采用阿拉伯數字連續(xù)編號,同級題不同層次的數字之間用下圓點相隔,最末一位數后不加標點。
3.本刊作者文責自負,請勿抄襲,對于作者稿件侵犯他人版權的行為,本刊不承擔連帶責任。
4.中、英文關鍵詞關鍵詞要求標引準、標引全,一般標引4~8個關鍵詞,應盡量從MeSH詞表中選用。
5.作者信息:姓名、性別、單位、職稱、學位、主要研究方向、郵箱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