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SCI論文百科 瀏覽次數:
今天在這里介紹sci期刊選擇方法——文獻分析法,sci通過文獻分析法,是對學術期刊和科研成果進行多方位的評價研究,從而評判一個國家或地區、科研單位、個人的科研產出績效,來反映其在國際上的學術水平。
SCI選錄刊物的依據是文獻分析法,即美國情報學家加費爾德提出的科學引文分析法。該分析法以期刊論文被引用的頻次作為評價指標,被引頻次越高,則該期刊影響越大。在一定時期(通常是前兩年)內,某一刊物發表的論文,被已經進入SCI刊物的論文所引用的總次數,除以該刊物這一時期內的論文總數,即為該刊物的影響因子。一般來說每一年的6月份公布影響因子,影響因子并不是該年度,而是上一年度的影響因子。
SCI對全球的自然科學刊物進行考察,凡影響因子大于某一臨界值的刊物,則可以進入SCI系統。 進入SCI系統的刊物分為兩類,即內圈和外圈,前者的影響因子高于后者,前者稱為SCI刊物,后者稱為SCIsearch刊物。被引用的半衰期是指一種期刊各年發表的文獻,在當年被引用次數逐年累計達到被引用總數的50%所用的年數。 被引用半衰期反映期刊論文研究題目的延續時間,即期刊論文時效性的長短,或知識更新的快慢。
SCI是通過收錄期刊論文,統計論文在固定的時間段(通常是前兩年)內被引用的頻次,除以這一時期內的論文總數,即為該刊物的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 IF);最終通過以影響因子為核心的標準(其他因素包括及時指數,被引用的半衰期等)來評判一篇期刊論文其在學術領域內的影響力。
簡單來說,即SCI通過先期的文獻被當前文獻引用的數據,來說明文獻之間的相關性,以及先前文獻對當前文獻的影響力。通過這樣的數據統計,來反應先前文獻的影響力以及其在學術范圍內的重要性。按照這樣的標準,從論文作者的角度,其論文的影響因子越高,在SCI的引文索引數據看來,就可以反應其在學術領域內科研水平更高,其研究能力越強,以及對整體學術領域發展的作用越大。
因此,通過引文索引數據這樣的方式,讓SCI收錄的論文,成為了評判一個學者,或者一個科研機構研究水平的標準。發表SCI論文的多少和論文被引用率的高低,是國際上通用的評價基礎研究成果水平的標準,是招聘、提升、考核、評獎的重要指標。
級別:北大核心,JST,CSCD,CSSCI,WJCI
ISSN:1002-210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核心,CSSCI,AMI核心
ISSN:1001-4233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核心,CSSCI,AMI核心,社科基金資助期刊,
ISSN:1671-74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核心,CSSCI,AMI核心,社科基金資助期刊,
ISSN:1005-924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91-291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048-969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14-714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1741-700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38-78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