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探明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多樣性特征,本研究從物種組成、生活型、地理分布格局和分布熱點區域 4 個方面分析了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現狀。結果表明: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種類豐富,共有 62 科 116 屬 210 種(含亞種和變種,下同),其中種子植物種類最多(189 種),具有明顯優勢。在科水平上,蘭科(Orchidaceae)植物種類最多(12 屬 41 種);在屬水平上,重樓屬(Paris Linn.)植物種類最多(14 種)。從生活型看,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包含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和地下芽植物,并以高位芽植物(102 種)和地面芽植物(79 種)為主。重慶市所有縣級行政區域均分布有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其中,南川區分布的種類最多(148 種),巫山縣、巫溪縣和城口縣分布的種類較多(均超過 100 種),而渝北區、巴南區等主城區分布的種類總體上較少(多在 30 種以內)。從垂直分布看,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在海拔(900,1300] m 的種類最多(141 種),之后隨海拔升高而減少。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在 4 個主要山脈均較為豐富(140~177 種),并以大巴山脈分布的種類最多;9 個主要水系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存在明顯差異,其中,長江水系、大寧河水系和任河水系分布的種類均在 100 種以上。此外,本研究還篩選出 12 個分布熱點區域,其中,南川區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最多(134 種)。針對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多樣性特征,建議在全市范圍內加大對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宣傳力度,增強當地群眾的保護意識;積極開展重慶市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的徹底調查,并加強持續監測;同時,加強受嚴重威脅植物的保護研究和自然保護地管理。
">時間:
引言
野生植物資源既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重要的遺傳資源。保護野生植物資源能夠為人類實現生態安全和資源安全提供重要保障。2021 年 9 月 7 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正式發布,該名錄調整了 18 種野生植物的保護級別,刪除了 35 種野生植物,并新增了崖柏(Thuja sutchuenensis Franch.)、疏花水柏枝〔Myricaria laxiflora(Franch.)P.Y.Zhang et Y.J.Zhang〕等 268 種野生植物。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核心部分。面對中國甚至全球生物多樣性日益降低的問題,制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將有限的資源和力量集中在最具保護價值和亟待保護的物種上,是目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迫切任務,同時也是實現生物多樣性有效保護的重要策略。
重慶市位于中國西南地區東部,地勢復雜、生態系統多樣、生物類別豐富且古老,因此,加強該區域的植物多樣性保護十分重要。2015 年,重慶市人民政府發布了《重慶市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該名錄共收錄了 46 種植物,為保護崖柏、荷葉鐵線蕨(Adiantum nelumboides X.C.Zhang)、疏花水柏枝、南川木波羅(Artocarpus nanchuanensis S.S.Chang)等地方特色瀕危植物提供了重要依據。如今,重慶市分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和《重慶市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收錄的植物種類均得到了有效保護。2023 年,重慶市林業局和重慶市農業農村委聯合公布了《重慶市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對《重慶市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進行了修訂,該名錄共收錄了 69 種植物,包含中國特有種 50 種、重慶市特有種 10 種。
本文基于《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和《重慶市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結合近年來研究團隊在重慶市實地調查中獲得的資料及相關文獻,整理出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同時分析了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物種組成、生活型、地理分布格局及分布熱點區域,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保護建議,為重慶市野生植物資源的科學考察及重要種類的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提供基礎數據。
1 研究區概況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區概況
重慶市(東經 105°11′~110°11′、北緯 28°10′~32°13′)位于長江中上游、三峽庫區的中心位置,與四川、湖北、湖南、貴州、陜西接壤,四周山峰環繞,北有大巴山,東及東南有巫山、七曜山和武陵山等,南有大婁山,海拔范圍為 73.1~2796.8m。重慶市四季分明,光熱同期,常年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 18℃,年平均降水量 1000~1100mm,屬于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重慶市不僅是中國南北植物的過渡帶,還是 “川東 - 鄂西中心”(中國三大特有現象中心之一)的核心地帶,區內植物種類豐富、起源古老、區系成分復雜,分布的植物種類高達 5900 余種(含種下等級及栽培植物),包含大量的珍稀瀕危植物,如銀杉(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紅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 chinensis(Pilg.)Florin〕、南方紅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 mairei(Lemée et H.Lévl.)L.K.Fu et Nan Li〕等,其中,珙桐包含光葉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var. vilmoriniana(Dode)Wangerin〕。
1.2 研究方法
1.2.1 野外調查及種類確定
于 2021 年至 2023 年對重慶市各區(縣)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開展野外調查,重點調查各區(縣)的自然保護區。沿著設置的樣線進行實地調查,調查區域為樣線左右兩側 100m 范圍內,詳細記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地理坐標、生境、個體數量及生長狀況等信息;在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分布較為集中的區域設置樣方,其中,喬木樣方面積為 10m×10m,灌木樣方面積為 5m×5m,草本樣方面積為 2m×2m。此次調查共設置了 571 條樣線和 315 個樣方。
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和《重慶市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為基礎,利用《Flora of China》、《中國植物志》、《重慶維管植物檢索表》、iPlant 植物智 - 植物物種信息系統(https://www.iplant.cn/)、中國植物圖像庫(https://ppbc.iplant.cn/)、國家標本資源共享平臺(http://www.nsii.org.cn/2017/)、中國數字植物標本館(https://www.cvh.ac.cn/)和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網絡(http://www.gbif.org/)等書籍和網絡平臺確定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附錄 Ⅰ)。
1.2.2 生活型分析
根據 Raunkiaer 生活型分類系統對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進行生活型分類。
1.2.3 地理分布格局分析
以縣級行政區域為基本單位,統計重慶市各區(縣)內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分布情況。同時,參考文獻將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分布的海拔區間劃分成 7 個區段,分別為(100,500] m、(500,900] m、(900,1300] m、(1300,1700] m、(1700,2100] m、(2100,2500] m、(2500,2900)m,統計不同海拔區段內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分布情況。若同一植物在不同海拔區段內均有分布,則進行重復統計。
對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在重慶市主要山系(包括大巴山脈、大婁山脈、武陵山脈和巫山 - 七曜山脈)和主要水系(包括長江水系、嘉陵江水系、綦江水系、烏江水系、龍溪河水系、酉水河水系、澎溪河水系、大寧河水系和任河水系)的分布情況進行分析。由于部分山脈和水系包含多個區(縣),因此,文中部分山脈和水系的統計結果存在數據重復。
1.2.4 分布熱點區域篩選
采用 Dobson 等的篩除算法篩選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在重慶市的分布熱點區域,即物種豐富度最高且最為互補的區域。篩選過程中,若 2 個及以上區(縣)包含的種數相同,則優先選擇面積較小的區(縣)。
1.3 數據統計分析
采用 EXCEL 2019 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2 結果和分析
2.1 物種組成分析
統計結果表明: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共 62 科 116 屬 210 種(含亞種和變種,下同),其中,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的有 141 種,列入《重慶市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的有 69 種。在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的種類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 10 種,分別為荷葉鐵線蕨、銀杏(Ginkgo biloba Linn.)、銀杉、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W.C.Cheng)、崖柏、紅豆杉、南方紅豆杉、珙桐、麻栗坡兜蘭(Paphiopedilum malipoense S.C.Chen et Z.H.Tsi)和曲莖石斛(Dendrobium flexicaule Z.H.Tsi, S.C.Sun et L.G.Xu);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 131 種。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中,苔蘚植物有 2 種,分別為檜葉白發蘚(Leucobryum juniperoideum Müll.Hal.)和多紋泥炭蘚(Sphagnum multifibrosum X.J.Li et M.Zhang);蕨類植物有 19 種,在屬和種水平的占比均低于 10%,但在科水平的占比高于 10%;種子植物有 189 種,占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總種數的 90.0%。這些種子植物中,裸子植物有 25 種,在科水平的占比低于 10%,但在屬和種水平的占比均高于 10%;被子植物有 164 種,包含疏花水柏枝、豐都車前〔Plantago fengdouensis(Z.E.Chao et Y.Wang)Y.Wang et Z.Y.Li〕、南川木波羅等狹域分布種類,在科、屬、種水平的占比均在 75% 以上。
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中,蘭科(Orchidaceae)種類最多,共 12 屬 41 種,占比為 19.5%,其中蘭屬(Cymbidium Sw.)、杓蘭屬(Cypripedium Linn.)和石斛屬(Dendrobium Sw.)種類居多,分別有 11、10 和 6 種;藜蘆科(Melanthiaceae)種類較多,有 14 種,均為重樓屬(Paris Linn.)種類,并且,從屬水平看,重樓屬種數最多;松科(Pinaceae)有 9 種,紅豆杉科(Taxaceae)和樟科(Lauraceae)均有 8 種,石松科(Lycopodiaceae)、瓶爾小草科(Ophioglossaceae)、木蘭科(Magnoliaceae)和百合科(Liliaceae)均有 7 種,豆科(Fabaceae)和無患子科(Sapindaceae)均有 6 種,柏科(Cupressaceae)、小檗科(Berberidaceae)、山茶科(Theaceae)和安息香科(Styracaceae)均有 5 種,杜鵑花科(Ericaceae)有 4 種,馬兜鈴科(Aristolochi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蕓香科(Rutaceae)和柿科(Ebenaceae)均有 3 種,薔薇科(Rosaceae)、桑科(Moraceae)、五加科(Araliaceae)和殼斗科(Fagaceae)等 12 科均有 2 種,昆欄樹科(Trochodendraceae)、藍果樹科(Nyssaceae)和連香樹科(Cercidiphyllaceae)等 30 科均只有 1 種。
2.2 生活型分析
分析結果表明: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包含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和地下芽植物 4 種生活型,其中,高位芽植物種類最多(102 種),占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總種數的 48.6%;地面芽植物種類較多(79 種),占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總種數的 37.6%;地上芽植物種類最少(8 種),僅占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總種數的 3.8%。
2.3 地理分布格局分析
2.3.1 區(縣)分布格局
以重慶市各縣級行政區域為單位統計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分布狀況,結果表明:重慶市各區(縣)均分布有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但種數存在明顯差異。其中,南川區分布的種類最多(148 種),占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總種數的 70.5%;巫山縣、巫溪縣和城口縣分布的種類相對較多,均在 100 種以上;渝中區分布的種類最少,只有 1 種;渝北區、巴南區等主城區分布的種類多在 30 種以內,尤其是大渡口區、江北區、南岸區和九龍坡區,這些區分布的種類均不超過 10 種。
2.3.2 垂直分布格局
垂直分布結果表明: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在海拔(900,1300] m 分布的種類最多(141 種),在海拔(1300,1700] m 分布的種類次之(133 種),分別占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總種數的 67.1% 和 63.3%;在海拔(500,900] m 分布的種類也較多(112 種),占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總種數的 53.3%;在海拔(100,500] m 和(2500,2900)m 分布的種類相對較少,分別有 62 和 47 種,在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總種數中的占比均不足 30%。
2.3.3 在主要山脈的分布情況
主要山脈分布結果表明: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在 4 個主要山脈的種數均較多,其中,大巴山脈分布的種類最多(177 種),大婁山脈分布的種類次之(158 種),巫山 - 七曜山脈分布的種類較少(148 種),武陵山脈分布的種類最少(140 種)。并且,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市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在 4 個主要山脈分布的種類數量呈現相同的變化規律。
2.3.4 在主要水系的分布情況
分析結果表明: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在 9 個主要水系的差異明顯,長江水系分布的種類最多(171 種),大寧河水系和任河水系分布的種類較多(分別為 106 和 103 種),接下來依次為烏江水系(92 種)、澎溪河水系(87 種)、綦江水系(52 種)、嘉陵江水系(40 種)和酉水河水系(37 種),龍溪河水系分布的種類最少(32 種)。比較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市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在長江水系、大寧河水系、任河水系、烏江水系和澎溪河水系分布的種類數量多于其余 4 個水系。
2.4 分布熱點區域分析
采用篩除算法對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分布熱點區域進行篩選,共得到 12 個分布熱點區域,各分布熱點區域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統計結果顯示:南川區種數最多(134 種),其次為巫溪縣(38 種),江津區種數也較多(14 種),其余區(縣)種數均低于 10 種,其中 7 個區(縣)種數為 1~3 種。
3 討論
3.1 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物種組成特征
重慶市位于中國西南部,擁有典型的山地地貌,不同的地理環境和獨特的氣候條件為野生植物的生長和繁殖提供了多種多樣的生境。統計結果顯示: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 62 科 116 屬 210 種,其中種子植物有 189 種,占比達 90.0%,具有明顯優勢。裸子植物屬于較為原始的植物類群,起源于泥盆紀晚期,并且現代裸子植物能夠很好地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在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中,裸子植物資源較為豐富,共有 5 科 25 種,且包含許多珍稀瀕危孑遺植物(如銀杏、水杉、崖柏、紅豆杉、銀杉等),說明重慶市的古老植物資源豐富,且植物多樣性較高。被子植物起源于中生代晚期,之后迅速占領陸地,并取代了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成為陸地植物的主要組成。本研究結果表明:被子植物在科、屬、種水平的占比均最高,且明顯高于其他植物類型,為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主要類群。
蘭科屬于最進化、最高級的植物類群,具有豐富的物種多樣性,同時也是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中種數最多的科。然而,蘭科植物受威脅程度極為嚴重,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公布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推測一半以上的蘭科植物受到不同程度的生存威脅。重樓屬是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中種數最多的屬,共有 14 種。然而,由于重樓屬植物的藥用價值較高,人們不斷大量采挖,造成該屬很多種類的野生資源驟減,具有瀕危的風險。另外,在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中,有 30 科僅包含 1 種,如鳳尾蕨科的荷葉鐵線蕨、景天科的云南紅景天〔Rhodiola yunnanensis(Franch.)S. H. Fu〕、山茱萸科的光皮梾木(Cornus wilsoniana Wanger.)等,綜合來看,這些植物在分類、分布、生境和保護狀態上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需要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來維護其生存環境和種群數量。
3.2 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生活型特征
生活型是植物為了響應不同的氣候、水文、土壤等生境條件而形成的形態特征,生活型相同說明植物對生境的適應能力相似。本研究結果顯示: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以高位芽植物(102 種)和地面芽植物(79 種)為主,其中,高位芽植物以柏科、松科、紅豆杉科、木蘭科、杜鵑花科、豆科等科的種類為主,地面芽植物以瓶爾小草科、蘭科、藜蘆科、小檗科等科的種類為主。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高位芽植物種類最多,但是根據野外實際調查結果及相關文獻記載,部分高位芽植物的野生種群規模較小,有些植物種群甚至已被嚴重破壞,生存狀況堪憂,建議相關保護和管理部門加大對這些植物的保護力度。另外,瓶爾小草科、蘭科、藜蘆科、小檗科等科植物的觀賞價值和藥用價值均較高,野生資源的濫挖盜采問題十分嚴重,加之這些種類多為纖弱的草本植物,易受環境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因此,應對這些植物進行重點保護。
3.3 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空間分布格局
區域植物多樣性格局可以間接反映區域內生物多樣性的豐富度狀況。重慶市各區(縣)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存在較大差異,這可能與重慶市復雜的氣候條件、多樣的地形地貌特征以及不同區(縣)的經濟發展程度不同密切相關。在重慶市的所有縣級行政區域中,南川區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種類最為豐富,擁有銀杏、銀杉等許多珍稀瀕危植物,且南川區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主要集中分布在金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金佛山屬于重慶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區,擁有豐富的植物多樣性。在第四季大規模冰山活動中,金佛山在秦嶺、大巴山脈和大婁山脈的保護下,躲過了冰川的襲擊,為植物提供了 “避難所”,因此,金佛山分布著許多古老、特有及珍稀的植物種類。巫山縣、巫溪縣和城口縣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種類也較多,這與 3 個縣內設立的自然保護區(其中,巫山縣設有五里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巫溪縣設有陰條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城口縣設有大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關系密切。這些保護區內植被保存較為完整,諸多珍稀瀕危植物得到有效保護,保護區內的植物多樣性極高。重慶市主城區各區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種類總體上較少(多在 30 種以內),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這些區的經濟較為發達、人口密度大且城市化進程迅速,加之人 們的生產活動頻繁,對野生植物生長和生存環境造成了較大的干擾。
重慶市屬于典型的山地地貌,而山地屬于獨特的自然地理區域,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逐漸降低,受山地氣候和地形的影響,植物多樣性在垂直分布上通常表現出先增加后減少的單峰分布格局。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隨海拔升高表現出相似的特征,即種數在海拔 1300m 內隨海拔升高而增多,并在海拔(900,1300] m 最多,之后隨海拔升高而逐漸減少;總體來看,重慶市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主要分布在海拔 500~1700m 范圍內,基本位于中低海拔區域,這是因為中低海拔區域擁有更適宜的氣候條件,能夠滿足許多植物的生長和繁殖需求。然而,中低海拔區域的人類活動較為頻繁,自然植被更容易遭到破壞,適宜植物生存的生境不斷縮減,因此,建議加大對重慶市中低海拔區域植被的保護力度,降低人為活動干擾強度。
研究發現,山脈和水系對野生植物的分布格局有較大影響。本研究結果顯示: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集中分布在大巴山脈、大婁山脈、武陵山脈和巫山 - 七曜山脈 4 個主要山脈。這些山脈的海拔跨度較大,小區域氣候及地形地貌存在明顯差異,且建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能夠更有效地保護區域內的原生生境和生物多樣性,成為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匯集地。重慶市 9 個主要水系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存在明顯差異,其中,長江水系、大寧河水系和任河水系分布的種類均在 100 種以上,這些水系不僅是建立重慶市濕地公園的依托,還為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和繁衍條件。
3.4 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分布熱點區域
采用篩除算法篩選生物多樣性分布熱點區域,主要是在以物種分布數量為基本原則確定分布熱點區域的基礎上,進一步篩選出互補性最高且保護面積最小的區域,從而組成一個整體的保護網絡,盡可能實現利用最小土地面積保護最多物種的目的。本研究利用該方法篩選出 12 個分布熱點區域,這些區域分布有重慶市的所有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其中,南川區分布的種類高達 134 種。比較發現,本研究篩選出的分布熱點區域與重慶市的大巴山、武陵山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等生物多樣性保護關鍵區域高度重合,并且,這些分布熱點區域與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空間分布基本一致,說明這些分布熱點區域具有較高的生境適宜性和資源豐富度,并受到了有效保護,為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
3.5 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保護建議
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的保護工作刻不容緩,是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基礎,更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前提。重慶市擁有豐富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不僅是因為該地區良好的生態環境,還得益于建立的眾多保護區。然而,筆者在實際調查中發現,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正面臨著人為破壞、生境破碎化等威脅,對其實施有效的保護措施迫在眉睫。根據目前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物種組成及多樣性特征,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制定保護措施:
1)在全市范圍內加大對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宣傳力度,增強當地群眾的保護意識。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中部分種類具有觀賞價值、藥用價值等,部分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區(縣)的群眾一旦發現了某類植物(如蘭科植物、藜蘆科植物)具有經濟效益,便會無節制地亂采濫挖。因此,需加強向當地群眾進行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重要性的宣傳力度,同時加強對當地群眾生態保護意識的教育。建議各級保護部門定期開展科普教育,結合新型傳媒技術開展輔助宣傳;同時,加強對違法亂采、盜伐等行為的懲治力度,讓當地群眾知曉違法亂采、盜伐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后果。
2)積極開展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的徹底調查。掌握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本底情況是實現精確保護的關鍵,同時也是建立全方位、有效保護體系的重要基礎。目前,多數研究集中在保護區以內,對于保護區以外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本底資源的研究還比較欠缺,無法全面了解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生存現狀,也不利于針對性保護措施的制定與實施。
3)加強對重慶市分布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的持續監測。加強對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調查監測,對其生境、分布狀況、種群數量進行登記,建立完備的數據庫,同時,建議設置固定樣地進行動態監測,及時掌握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的變化情況,為后續保護研究工作提供第一手資料。
4)加強受嚴重威脅植物的保護研究。通過野外調查與樣地監測研究,評定出目前受到嚴重威脅的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開展多學科、多專業合作研究,探究瀕危機制,運用科學手段建立繁殖體系,提高人工繁育效率,同時收集并保存這些植物的核心種質資源,從而達到拯救和保護的目的。
5)加強自然保護地管理。首先,進一步強化對自然保護地的管理,減少人為活動干擾,在加強對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保護的同時加大對其生境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的保護力度;其次,提高一線工作人員的相關工作技能,開展多學科、多專業相互合作,提高保護與管理成效。
張 歡;吳 婧;呂信運;王儀云;左有為;夏常英;李文巧;鄧洪平,西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重慶市林業局,202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