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已有創業研究多關注外部創業資本對創業類型的影響,忽視創業者基于代際傳遞的創業心理資本及其城鄉差異。本文基于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2017 年度數據,運用多元 Logit 模型探究代際傳遞的創業心理資本對創業類型的影響,并著重分析城鄉差異。研究發現:(1)代際創業心理資本顯著促進機會型創業,但創業榜樣效應與生存型創業對創業心理資本的需求存在互斥,導致其對生存型創業有抑制作用。(2)代際創業心理資本對城鎮機會型創業的促進作用大于農村,這與農村創業榜樣效應弱、家庭教養方式落后有關。(3)代際創業心理資本對農村生存型創業的促進作用大于城鎮,城鄉居民依賴不同類型的代際創業心理資本,城鎮居民依賴創業榜樣效應,農村居民依賴創業自我效能感。

  本研究從代際傳遞創業心理資本角度探討城鄉創業類型的影響因素,補充了創業理論研究,為促進城鄉創業提供參考。政府應持續樹立創業示范效應推動城鎮機會型創業,同時改善農村金融環境、健全創業保障體系,提升農村居民群體自我效能感,實現農村創業類型的躍遷。

">

欧美一级在线毛片免费观看,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成年人精品视频,国产精品手机视频

學術咨詢

讓期刊論文更省時、省事、省心

浙江大學學報·理學版雜志投稿格式參考范文:代際創業心理資本對城鄉創業類型的影響

時間:

  0 引言

  在城鄉二元體制導致的經濟不平衡發展背景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明顯。創業活動是提升社會經濟活力的重要途徑,機會型創業對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和地方經濟增長意義重大,但農村機會型創業較為稀缺。現有研究主要關注外部創業資本對創業類型的影響,對創業心理資本的研究較少,且未深入探討其來源及對不同創業類型影響的差異。鑒于家庭環境對個體能力和價值觀塑造的重要作用,本文重點探究代際傳遞的創業心理資本對不同創業類型的影響以及在城鄉間的差異。本研究清晰界定了代際傳遞的創業心理資本,深化了相關探討,發現城鄉居民偏好的創業心理資本存在差異,為創業類型影響因素研究提供新視角,也為政府制定促進城鄉機會型創業政策提供參考。

  1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代際傳遞的創業心理資本對創業的影響:創業活動需要多種資源要素結合,創業者心理資本對創業有積極影響。代際傳遞的創業心理資本指父輩傳遞給子女的有益于創業的隱形資源。根據社會學習理論,父母職業選擇影響子女職業價值觀,同時自我效能感也受后天環境影響。代際創業心理資本有直接和間接兩種傳遞路徑,直接促使后代產生創業沖動,間接幫助后代形成創業自我效能感,進而促進創業行為。由此提出假設 H1a:代際創業心理資本對創業行為的發生具有促進作用。

  代際傳遞的創業心理資本對創業類型的影響:全球創業觀察項目將創業活動分為生存型創業和機會型創業。生存型創業受生存需求驅動,風險小,對經濟增長影響不顯著,對創業者要求較低;機會型創業受商業機會等驅動,風險高,能促進經濟增長,對創業者要求較高。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和社會學習理論,個體在滿足基本物質需求后會追求自我實現,代際創業心理資本可能更有利于機會型創業。因此提出假設 H1b:代際創業心理資本對機會型創業的促進作用大于生存型創業。

  代際創業心理資本對城鄉創業類型的影響:我國城鄉二元體制使農村在創業方面處于劣勢,城鎮創業機會更多,且城鄉家庭教養方式不同,影響創業心理資本傳遞效率。由此提出假設 H2a:代際創業心理資本對城鎮機會型創業的促進作用大于農村;假設 H2b:代際創業心理資本對城鎮生存型創業的促進作用大于農村。

  2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數據來源:本研究采用個體、家庭、區域三個層面的數據。個體和家庭層面數據來自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2017 年度數據庫,涵蓋我國 28 個省市 6465 位有效個體及其家庭樣本;區域層面的數據來自 2018 年《中國統計年鑒》。

  變量選取與描述統計:因變量為個體創業類型,將 “個體工商戶” 認定為生存型創業者,“自己是老板 / 合伙人” 認定為機會型創業者,其余為未創業者。自變量包括創業榜樣效應和自我效能感,創業榜樣效應根據 14 歲時父母職業類型確定,自我效能感通過個體社會階層認同等級問題表征。控制變量包括個體教育水平、年齡、婚姻狀況、城鄉類型等多個層面的因素。數據處理后得到 6465 個有效樣本,其中城鎮樣本 4258 個,農村樣本 2207 個,并對研究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

  研究方法:因變量屬于離散變量,采用多元 Logit 模型進行回歸分析。以未創業為參照組,建立模型方程,通過該模型可分析各變量對不同創業類型相對于參照組的勝率比的影響。

  3 實證結果與分析

  共線性檢驗:考慮到教育水平與教育水平平方項、年齡與年齡平方項高度相關,去除這兩組平方項后進行共線性分析,結果顯示變量之間的方差膨脹因子(VIF)均遠小于 10,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

  樣本分析:對全體樣本進行分析,結果表明代際創業心理資本對機會型創業有顯著促進作用,創業榜樣效應和自我效能感分別提高 1 個單位,個體從事機會型創業的勝率比相對于參照組將放大 2.31 倍和 0.445 倍;而創業榜樣效應對生存型創業有抑制作用,自我效能感對生存型創業的促進作用小于對機會型創業的促進作用。假設 H1a 部分得到驗證,假設 H1b 得到驗證。

  城鄉樣本分析:對比代際創業心理資本對城鄉居民創業類型的影響,發現其對城鎮機會型創業促進作用顯著,對農村機會型創業促進作用較弱,假設 H2a 得到驗證,這與農村創業榜樣效應微弱和家庭教養方式有關;代際創業心理資本對農村生存型創業的促進作用強于城鎮,否定了假設 H2b,這與城鄉居民依賴不同類型的代際創業心理資本有關。

  內生性檢驗:因變量個體已發生的創業行為可能反向影響自我效能感,帶來內生性問題。采用 Eprobit 拓展概率回歸模型進行檢驗,選擇個體近 4 周的沮喪頻率作為工具變量。檢驗結果表明假設內生變量與主因變量之間不存在內生性問題,實證結果穩健。

  4 討論與政策建議

  本研究利用 CGSS 2017 數據,考察了代際傳遞的創業心理資本對創業類型的影響及其城鄉差異,細分了創業心理資本來源,豐富了創業類型影響因素的研究。研究發現:

  代際創業心理資本對不同創業類型影響不同。創業榜樣效應和自我效能感顯著促進機會型創業,創業榜樣效應對生存型創業有抑制作用,自我效能感則顯著促進生存型創業。

  代際創業心理資本對城鎮機會型創業的促進作用大于農村,這與農村創業榜樣效應微弱以及專制型或忽略型家庭教養方式有關。

  代際創業心理資本對農村生存型創業的促進作用大于城鎮,因為城鄉居民依賴不同類型的代際創業心理資本,城鎮居民更依賴創業榜樣效應,農村居民依賴創業自我效能感。

  研究指出,代際創業心理資本對不同(城鄉)創業類型作用效果存在差異,不能忽視群體創業資本差異和城鄉創業環境異質性。在城鄉差異背景下,教養方式影響創業心理資本傳遞效率,城鄉居民基于自身情況選擇不同創業類型。因此,探討代際創業心理資本對創業的影響時,應綜合考慮群體差異、創業類型差異和區域環境異質性。未來研究可聚焦異質性視角下代際創業心理資本的傳遞渠道和影響機制等。

  本研究也具有政策啟示:

  城鎮地區創業基礎好,居民基本生存需求已滿足,且代際創業心理資本顯著促進城鎮機會型創業,城鎮居民依賴創業榜樣效應。因此,在保持現有創業政策幫扶的基礎上,應繼續宣傳創業榜樣的作用,樹立示范效應,促進機會型創業的繁榮。

  農村居民主要依賴創業自我效能感,對機會型創業風險存在厭惡感,缺乏創業熱情。但成功的創業行為可提升創業者自信心,促使農村居民實現創業類型 “躍遷”。所以,應以降低農村居民風險厭惡感、提升自我效能感為出發點,如改善農村金融環境、健全創業保障體系,幫助農村發展生存型創業,之后再樹立創業榜樣效應,推動農村群體創業類型的 “躍遷”。

石鈺璇;王琛,浙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浙江大學地理與空間信息研究所,202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