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眼底病雜志介紹
《中華眼底病雜志》原名《眼底病》,創刊于1985年9月。1993年6月改現名以前,由衛生部主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主辦。1993年2月轉入中華醫學會成為中華醫學會系列雜志,更名后改由中國科協主管、中華醫學會主辦,繼續委托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承辦。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1005-1015;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51-1434/R;郵發代號62-73。月刊,每期80頁,每月25日出版。第一任總編輯羅成仁教授,第二任總編輯嚴密教授,第三任總編輯黎曉新教授,現任總編輯許訊教授。編輯部主任陸方教授。
《中華眼底病雜志》是我國唯一以報道眼底疾病為主的科技期刊。報道范圍包括視網膜、葡萄膜、玻璃體、視覺通路、與全身病相關的內眼疾病等眼后節疾病的臨床和基礎研究成果。讀者對象為與眼底病臨床和基礎研究專業相關的醫務工作者和研究人員。
《中華眼底病雜志》主要刊登內容:(1)學術導向類:引導或反映眼底病臨床與基礎某一學術領域的發展方向,如述評、綜述等。(2)研究創新類:深入探討或反映眼底病領域某一專題的臨床或基礎研究結果,如論著、短篇論著等。(3)學術爭鳴類:不同學術觀點之間爭鳴與討論,如探索與爭鳴。(4)臨床實用類:對臨床工作有實踐意義的經驗和新技術,如銀海拾貝、病例報告、講座、讀片燈下等。(5)其他類:為眼底病工作者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如學術動態、書訊及會議消息等。
《中華眼底病雜志》稿件審理實行編輯初審、同行評議、總編及編輯部終審的“三審制”;同行評議采取“雙盲”方式進行。以創新性、科學性、實用性為稿件審選的基本原則;以學術質量為稿件錄用的唯一標準。對確屬重大研究成果的文章,將采用“快速通道”盡快發表。
《中華眼底病雜志》是我國眼底病學科歷史最為悠久、學術地位高、學術風氣端正且社會影響力廣泛的期刊,可為眼底病同仁事業的發展和提高提供更多有意義的幫助和支持。希望廣大眼底病同仁能夠了解和熟悉《中華眼底病雜志》,充分利用《中華眼底病雜志》的學術交流平臺作用。
中華眼底病雜志欄目
老年性黃斑變性研究、臨床研究、實驗研究、論著摘要、檢查診斷治療、病例報告、國際學術動態、讀者作者編者
中華眼底病雜志收錄歷史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1996200420082011201420172020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中華眼底病雜志投稿要求
1.應觀點鮮明、主題明確、內容充實、資料翔實、數據可靠、論證嚴密、邏輯清晰、文字規范。
2.注釋時,必須將其作者姓名、文獻名、出版社、出版時間、所屬頁碼一并注出。
3.參考文獻不少于5 條,采用順序編碼制在引文右上角處標注,且文后參考文獻須與引文編碼對應。文獻著錄應采用標準化的著錄格式。
4.中文標題一般不超過20字。應準確、簡明地反映文章內容,避免使用未約定俗成的縮寫詞、字符、代號等。
5.征稿要求論點明確、數據可靠、邏輯嚴密、文字精煉,每篇論文必須包括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單位所在地及郵政編碼、摘要和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