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鏡檢查目前廣泛應用于下消化道疾病的診斷,不僅能直接觀察結、直腸病變,還能活檢病變進行病理學診斷,開展各種內鏡下的微創治療。隨著內鏡技術的提高和染色內鏡、放大內鏡的普及,大部分結、直腸病變都能及早發現。近年來開發的窄帶成像系統被認為能提高消化道黏膜表面結構的觀察水平,本研究通過使用窄帶成像系統觀察結、直腸的表面形態和毛細血管,并與普通腸鏡、染色腸鏡相比較,研究窄帶成像系統在結腸鏡檢查中的應用價值。

">

欧美一级在线毛片免费观看,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成年人精品视频,国产精品手机视频

學術咨詢

讓期刊論文更省時、省事、省心

中華消化內鏡雜志投稿格式參考范文:窄帶成像系統在結腸鏡檢查中的應用

時間:

  一、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某年某月在我院內鏡中心對進行窄帶成像系統(NBI)結腸鏡檢查發現異常的患者進行 NBI 檢查,觀察前簽署知情同意書。結腸鏡檢查指征包括健康體檢、大便習慣改變、大便出血、腹痛、腸息肉切除后隨訪等,腸道準備欠佳者排除在外。

  方法:普通放大結腸鏡常規檢查至盲腸。發現病變后,在普通腸鏡下觀察病變的腺管開口和毛細血管形態,分檔記錄觀察結果(評價標準見相關內容)。換至 NBI 模式,觀察病變的腺管開口和毛細血管形態、病變和周圍正常黏膜。再次切換至普通腸鏡,用靛胭脂對病變進行染色,同樣觀察病變的腺管開口和毛細血管形態。對于息肉行息肉切除或活檢送病理學檢查。對于每個病變,由本中心 3 位結腸鏡檢查 5 年以上有經驗的內鏡醫師一起評價。

  統計學處理:應用檢驗比較普通腸鏡組、染色腸鏡組和 NBI 組觀察結果,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結、直腸息肉腺管開口觀察結果:NBI 組對結、直腸息肉腺管開口的清晰和非常清晰率與染色腸鏡相當(P>0.05),明顯優于普通腸鏡(P<0.05)。

  病變周圍正常黏膜觀察結果:NBI 在觀察病變周圍正常黏膜方面,明顯優于普通腸鏡。

  其他情況:研究中無一例出現出血和穿孔等與腸鏡檢查有關的并發癥。

  三、討論

  NBI 的成像特點與優勢:通過 NBI 對下消化道進行觀察,內鏡圖像呈棕褐色,毛細血管網可以清晰地觀察到。對于黏膜病變,特別是較小病變和周圍結腸黏膜毛細血管密度,NBI 可以清晰地顯示病變的邊界和表面結構。研究發現結、直腸黏膜表面毛細血管網沿腺管開口呈規則的六角形和蜂窩狀排列,而腫瘤組織中由于毛細血管密度改變,血管網排列結構不復存在,這種黏膜表面毛細血管網的形態改變有助于結、直腸病變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與其他腸鏡檢查的比較:

  與普通腸鏡相比,NBI 在觀察結、直腸黏膜毛細血管網、息肉腺管開口以及病變和周圍正常黏膜邊界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普通腸鏡下黏膜靜脈和毛細血管可見,但結、直腸黏膜毛細血管網不能很清楚的顯示出來,而 NBI 下黏膜靜脈、更小的毛細血管網清晰可見。

  與染色腸鏡相比,NBI 結合放大腸鏡對大腸息肉腺管開口的觀察明顯優于普通腸鏡,基本達到染色腸鏡的觀察水平,對大腸息肉腫瘤、非腫瘤的鑒別與染色內鏡相比同樣有效。而采用色素染色和放大內鏡相結合的方法雖可觀察黏膜的細微結構,但染色內鏡存在檢查時間長、色素有時難以附著在黏膜上、增加醫療費用等問題。

  不同病變的 NBI 表現:增生性病變使用 NBI 難以觀察到表面毛細血管,可與腫瘤性病變相區別。腺瘤性病變表面毛細血管較細且較規則,癌性病變,特別是浸潤癌有顯著特征,表面毛細血管粗大、不規則,不受黏膜附著黏液的影響。有研究報道,應用放大 NBI 對大腸腫瘤性病變進行觀察,腺瘤和癌的鑒別可以通過腺管開口、毛細血管的形態、粗細、規則與否進行診斷。

  有待研究的問題:本組研究中,有部分病例通過 NBI 觀察診斷為腺瘤,切除后病理學卻診斷為增生性息肉,有關 NBI 對大腸腫瘤性病變的診斷問題有待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周平紅;姚禮慶;陳巍峰;鐘蕓詩;徐美東;張鐵群;泰新裕,復且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外科學系,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