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氣體擴散層制備工藝存在制備成本高、需要進行疏水處理、生產流程復雜等缺點。本文以纖維素棉布為原料,在較低溫度(1350℃)下生成一種高導電、高孔隙率、自疏水的柔性生物質碳布,并將其作為氣體擴散層,測試燃料電池性能。結果表明:碳布由相互連接的微米級碳纖維組成,形成豐富的孔道,其孔隙率達到 76%;通過鋯基化合物催化的化學氣相沉積,在碳纖維表面化學沉積高石墨化程度的碳納米片陣列,提高了碳布的導電性,使得其平面電阻率低至 60.8mΩ・cm,穿透電阻率在 1MPa 壓力下低至 19mΩ・cm,導電性達到商業氣體擴散層的要求。將制備的碳布直接作為氣體擴散層進行燃料電池性能測試,其在 1.2A・cm⁻² 處功率密度達到 0.6W・cm⁻² ,超過相同條件下的商業化氣體擴散層(0.58W・cm⁻² )。
">時間:
氫燃料電池作為實現氫能向電能轉換的關鍵載體,具備高效、無污染、無噪聲、可靠性高以及對負載變化快速響應等優點。氣體擴散層是氫燃料電池的關鍵部件之一,承擔著均勻擴散氣體、傳導電子、排出水分、支撐電極結構等作用。為滿足燃料電池需求,氣體擴散層應具有高透氣性、高導電性、高疏水性和一定機械強度,目前主要以高導電碳纖維為原料制成碳紙或碳布來制備,但存在原料成本及能耗高、疏水處理影響導電性和透氣性等問題。生物質材料衍生的碳材料雖有成本優勢,但傳統碳化過程衍生的碳材料存在機械性能低、導電性差、無疏水性能等問題,無法滿足氣體擴散層性能要求。本文借助鋯基化合物催化的化學氣相沉積技術,通過簡單的一步熱處理過程,將纖維素棉布轉化成碳纖維布,并測試其作為氣體擴散層的燃料電池性能。
1.試驗
1.1 試驗試劑與儀器
藥品與試劑:試驗采用氯化鋯(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商業 Pt/C 催化劑(質量分數 20%,SigmaAldrich 中國)、Nafion 溶液(質量分數 5%)、聚四氟乙烯分散液(質量分數 60%,Dupont 美國)、VulcanXC72R(質量分數 99.9%,Johnson Matthey)、甲醇(上海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以及實驗室自制的去離子水。
儀器:試驗用到多種儀器,如電化學工作站 CS350H(武漢科思特儀器股份有限公司)用于電池電化學性能測試;Land 電池測試系統 CT - 2001A(武漢金諾電子有限公司)進行電池性能測試;手套箱 Lab2000(合肥科晶有限公司)提供無氧無水的實驗環境;多晶粉末 X 射線衍射儀 X'PertPROMPD(荷蘭帕納科公司)分析材料物相及晶體結構等。
1.2 材料制備與表征
材料制備:將纖維素棉布剪成 5cm×5cm,用乙醇和去離子水反復清洗后烘干。把 0.324gZrCl4溶解在 10mL 乙醇中超聲 15min 制成浸漬液,滴涂在干燥的棉布上,60℃烘干得到生物質碳布前體。將前體放入管式爐,先用氬氣置換空氣,在 5% 氫氬氣氛(氫氣體積分數 5%)、50mL/min 流速下,以 10℃/min 升溫到 1000℃保持 1h,再以 10℃/min 升溫到 1350℃,通入 5mL/min 甲烷氣氛保持 1h,關閉甲烷降溫得到 CVD - Zr - CC。同時制備對比樣品,直接將清洗干燥的纖維素棉布按相同升溫程序處理,通入甲烷的命名為 CVD - CC,到達 1350℃時不通甲烷的命名為 CC。另外采購日本東麗株式會社的商業化氣體擴散層(TGP - H - 060)作為對比樣 C - GDL。
材料表征:運用多種測試手段對材料進行表征。采用 X 射線衍射儀分析物相及晶體結構;拉曼光譜儀表征石墨化程度和碳材料缺陷;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微觀形貌;透射電子顯微鏡細致分析形貌及金屬組分;X 射線光電子能譜確定材料組成、元素含量及價態;壓汞儀表征孔隙率和孔徑分布;四探針電導率測試儀測量碳布表面電導率;水接觸角測試儀 SDC350Z 測試碳布表面疏水性。
1.3 燃料電池性能測試
膜電極制備:把配制好的微孔層漿料用刮刀涂覆在碳布一面,350℃空氣氣氛下保持 30min,得到涂覆微孔層的氣體擴散層。將其放在噴涂催化劑的質子交換膜(CCM,質子交換膜為 GoreM788.12,陰陽極催化劑負載量均為0.5mgPt⋅cm−2)兩側,在 120℃、300 N/cm2的壓力下加熱制成膜電極。
性能測試:將膜電極放在燃料電池測試夾具中測試。測試前陰陽極管道通氮氣 30min,陽極通 50mL/min 氫氣保持 1h。活化階段,電池溫度升至 60℃,保持 0.4V 恒壓放電 24h 使 MEA 充分活化。單電池極化曲線測試時,陽極為 100mL/min 氫氣(氫氣發生器提供),陰極為 70mL/min 氧氣(純氧氣瓶提供),陰陽極背壓 0.05MPa。單電池阻抗測試由電化學工作站在 1MHz - 0.1Hz 頻率范圍、0.6V 電壓下進行。測試 GDL 耐腐蝕性能時,恒電壓放電(電壓 0.6V),電池溫度 65℃,氫氣流量 60mL/min,氧氣流量 50mL/min。
2. 結果分析
材料結構與形貌:CVD-Zr-CC 具有良好柔性,可 180° 彎曲、卷繞、折疊而無結構退化。其 XRD 譜圖顯示纖維素完全碳化,且存在四方晶系和單斜晶系的ZrO2衍射峰;拉曼光譜中,其ID/IG比值低至 0.43 ,遠低于對比樣,2D 峰明顯,表明 Zr 基化合物顯著提高了碳材料的石墨化程度。SEM 和 TEM 分析顯示,CVD-Zr-CC 保留了棉布纖維編織結構,單根纖維直徑 10-20μm,表面生長著厚度約 17nm 的均勻碳納米片,形成多孔陣列納米結構,有助于電子傳輸和傳質。而未經過 CVD 過程的 CC 纖維表面光滑,CVD-CC 纖維表面生成大量分布不均勻的碳顆粒和卷曲碳納米管。此外,CVD-Zr-CC 表面碳納米片主要由碳組成,Zr 元素主要存在于碳布內部。
材料性能:水接觸角測試表明,CVD-Zr-CC 水接觸角高達 151.76°,疏水性明顯優于商業化氣體擴散層,無需疏水處理。導電性測試顯示,CVD-Zr-CC 平面電阻率低至 60.8mΩ・cm ,穿透電阻率在 1MPa 壓力下低至 19mΩ・cm,導電性優秀。孔隙率方面,CVD-Zr-CC 孔隙率達到 76.83%,高于商業氣體擴散層,且孔徑主要分布在 10μm 以上,適合氣體快速擴散。燃料電池性能:CVD-Zr-CC 作為氣體擴散層的燃料電池極化曲線和功率密度曲線均優于 CVD-CC 和 C-GDL。在 0.6V 時進行電化學阻抗試驗,CVD-Zr-CC 的電荷傳輸阻力、質量傳輸阻力和高頻電阻更小。穩定性測試中,CVD-Zr-CC 的 i-t 曲線平穩,運行 20h 后仍無結構破損和內阻增加問題。
3. 結論
以纖維素棉布為原料,經簡單一步熱處理過程,成功制備出低成本、高性能的生物質碳布。該碳布由相互連接的微米級碳纖維構成,形成豐富孔道,孔隙率達到 76%。
通過鋯基化合物催化的化學氣相沉積法,在碳布纖維表面生長出分布均勻的高石墨化碳納米片陣列,顯著提升了生物質碳布的導電性。其平面電阻率為 60.8mΩ・cm ,穿透電阻率在 1MPa 壓力下低至 19mΩ・cm,滿足商業氣體擴散層的導電性要求。在0.5mgPt/cm2的催化劑負載量下,以 CVD-Zr-CC 為氣體擴散層組裝的燃料電池,在1.2A/cm2電流密度時功率達到0.6W/cm2,超過相同條件下的商業化氣體擴散層(0.58W/cm2)。且單電池運行過程中 i-t 曲線平穩,性能表現優異。
代鵬程;趙永鑫;田煜彬;田超凡;李 森;邢 濤;李 智;劉嘉儀;顧 鑫,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新能源學院;山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煙臺大學環境與材料工程學院,20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