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氮素是竹林經營輸入的主要養分元素,目前關于氮素對實心竹竹筍品質的影響尚不清楚。以尿素為肥種,設置 3 個氮添加水平處理株、株和株,以不施肥為對照 (CK),測定實心竹竹筍的生長、營養和食味品質相關指標,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對實心竹竹筍在不同氮添加處理下的品質變化進行綜合評價。結果表明:隨著氮添加量的增大,實心竹竹筍外觀品質變化不明顯,營養品質和食味品質顯著提高。竹筍營養品質中的蛋白質、脂肪和淀粉含量先穩定后上升,N3處理較 CK 分別提高 25.54%、13.97% 和 57.47%;維生素 C、纖維素和木質素含量持續升高,N3處理較 CK 分別顯著提高 20.77%、24.44% 和 15.39% (P<0.05)。食味品質中糖酸比不斷增大,氮添加處理均顯著大于 CK,其中N3處理較 CK 顯著提高 21.41% (P<0.05),而單寧和草酸占比則相反,N3處理較 CK 顯著減小 11.84%。氨基酸總含量、鮮味氨基酸含量及占比均先降低后升高,芳香類氨基酸含量持續升高,甜味氨基酸含量和占比均呈倒 “N” 形變化,苦味氨基酸占比和芳香類氨基酸占比均呈 “N” 形變化,且各處理間差異顯著 (P<0.05) 。研究表明,氮添加處理有利于實心竹竹筍營養和食味品質的顯著提升,其中N3處理效果最好。
">時間:
引言
實心竹 (Phyllostachys heteroclada f. solida) 為禾本科竹亞科剛竹屬水竹的變型,竹稈實心或部分實心,生態適應性強,自然分布于安徽、江蘇、浙江等地,在浙江衢州、麗水等地有規模化集中分布。其竹筍品質佳,口感爽脆,營養豐富,是優良的筍用竹種。目前實心竹資源多處于 “天種人收” 的野生狀態,存在掠奪式采筍現象,高質量培育相關研究十分薄弱。
氮素是植物生長不可或缺的營養元素,廣泛參與植物體內關鍵生物分子合成,對植物正常生理代謝活動起到調控作用,也影響植物的碳固定及磷吸收。不同植物對氮素的響應存在差異,適量增加氮素對不同作物產量和品質的影響各不相同。氮素也是竹子生長的主要養分限制元素,合理施肥能提高竹筍產量、經濟效益和品質。但目前關于施肥對實心竹竹筍品質的影響研究仍處于空白階段。本研究設置 3 個氮添加水平處理,以不施肥為對照,揭示氮添加對實心竹竹筍外觀、營養和食味品質的影響規律及主要指標,提出適宜氮添加量,為提升實心竹竹筍品質提供參考。
1 研究區概況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區概況
研究區位于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溪口林場 (28°50′N, 119°9′E),屬典型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全年平均氣溫 17.1℃,夏季 (7 月) 平均氣溫 28.8℃,冬季 (1 月) 平均氣溫 5.0℃,極端高溫 41.0℃,極端低溫 -11.4℃,年平均日照時間 1761.9h,年平均無霜期、年平均降水量豐富。土壤類型為紅壤,pH 值、全氮、全磷、全鉀、速效鉀、有效磷、水解性氮、有機質含量均有測定值。試驗林于某年某月中旬以 1 年生單株實心竹造林,由原茶園改造而來,立地條件一致,造林期間未進行試驗以外的施肥處理及人工干擾,造林地平整,總面積 0.50 hm²,初植密度 1500 株・hm⁻² ,行距有規定,造林后進行試驗。
1.2 試驗設計
2023 年 3 月 7 日,選擇生長大小一致的 2 年生竹叢為研究對象,每叢 1 株立竹。參照集約經營雷竹林氮磷鉀施肥限量規范,以尿素為肥種,設置 3 個氮添加水平處理,分別為
株、株和株,以不施肥為對照,共 4 個處理,每個處理 15 株,共 60 株。施肥方法是沿母竹竹稈 10cm 范圍內均勻撒施肥料后蓋淺土。2023 年筍期 (4—5 月) 挖取完整竹筍,每叢挖 3 顆,每個處理隨機選 10 叢,共 120 顆,將筍樣保鮮帶回實驗室。先測量竹筍鮮重、基徑和長度,再剝離筍殼,切除不可食用部分,稱取筍肉質量,計算竹筍可食率。之后,每 10 顆竹筍混合,將筍肉研磨成勻漿,用于測定竹筍的營養物質、粗糙度物質、呈味物質以及各類氨基酸等含量,每個指標測定 3 個生物學重復。
1.3 測定指標與方法
竹筍中的蛋白質、脂肪、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分別采用凱氏定氮法、索氏抽提法、二硝基水楊酸比色法和高氯酸蒽酮比色法進行測定;維生素 C 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纖維素和木質素含量采用硫酸水解法測定;草酸、單寧和總酸含量分別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分光光度法和滴定法進行測定;游離氨基酸含量利用氨基酸分析儀測定。
1.4 數據處理與統計分析
首先利用 Excel2019 軟件對試驗數據進行整理和圖表制作,隨后運用 SPSS22.0 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使用 Duncan 法進行多重比較,顯著性水平為α=0.05。此外,在 SPSS 軟件中采用主成分分析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方法,對所有指標進行降維,得到主成分并計算綜合得分,分析不同水平的氮添加處理對實心竹竹筍的外觀品質、營養品質和食味品質的影響。
2 結果與分析
2.1 氮添加對實心竹竹筍生長性狀的影響
隨著氮添加量的增大,實心竹竹筍的基徑、長度、單筍重及可食率均呈現先減小后增大的變化趨勢。除單筍重外,其余指標在各氮添加處理間差異均不顯著。在單筍重方面,N2、N3處理相較于N1處理有顯著增加 (P<0.05),而 CK 與N1處理無顯著差異。總體而言,氮添加對實心竹竹筍生長性狀的影響不明顯。
2.2 氮添加對實心竹竹筍營養品質的影響
隨著氮添加量的增大,實心竹竹筍中的蛋白質、脂肪和淀粉含量均呈先穩定后升高的變化趨勢,且 3 種氮添加處理間差異顯著 (P<0.05),其中,N3處理的含量均最高,分別較 CK 提高了 25.54%、13.97% 和 57.47%,N1處理與 CK 間均無顯著差異。隨著氮添加量的增大,實心竹竹筍中維生素 C、纖維素和木質素含量持續升高,N3處理較 CK 分別提高了 20.77%、24.44% 和 15.39%;N2處理的纖維素含量與N3處理間差異不顯著,但均顯著高于N1處理和 CK (P<0.05) ;N1處理的木質素含量與N2處理間差異不顯著,但均顯著低于N3處理 (P<0.05) 。3 種氮添加處理間的維生素 C 含量差異顯著 (P<0.05) 。N2處理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且與 CK 無顯著差異,N1、N3處理顯著低于 CK (P<0.05) ,而各氮添加處理間差異顯著 (P<0.05) 。可見,氮添加對實心竹竹筍的營養物質含量提高有正向作用,蛋白質、脂肪、淀粉、維生素 C、纖維素和木質素含量均在N3處理中最高,說明N3處理可以顯著提高實心竹竹筍的營養品質。
2.3 氮添加對實心竹竹筍食味品質的影響
隨著氮添加量的增大,實心竹竹筍的單寧可溶性糖含量均持續升高,N2處理與N3處理間差異均不顯著,但這兩個處理均顯著高于N1處理 (P<0.05) ,其中,N3處理的單寧可溶性糖含量較 CK 分別提高了一定比例。總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N2處理最高,CK 最低,N2、N3處理顯著高于 CK、N1處理 (P<0.05) 。草酸含量在N1、N2、N3處理間差異顯著 (P<0.05) ,其中,N1處理最低,N3處理與 CK 無顯著差異。隨著氮添加量的增大,糖酸比持續升高,N1、N2、N3處理間差異不顯著,但均顯著高于 CK (P<0.05) ,N3處理升高最多。單寧和草酸占比在N3處理時最低,CK 最高,3 種氮添加處理均顯著低于 CK (P<0.05) 。可見,氮添加處理可以提高實心竹竹筍的甜味物質含量,雖然竹筍中的苦澀味物質含量也有所升高,但其所占比例總體上降低,有利于提高竹筍的適口性。
不同氮添加處理對實心竹竹筍呈味氨基酸含量有不同影響。隨著氮添加量的增大,苦味氨基酸含量先降低后升高,N2、N3處理間無顯著差異,且這兩個處理顯著高于N1處理、CK (P<0.05) 。鮮味、甜味氨基酸含量在各處理間差異顯著 (P<0.05) ,其中鮮味氨基酸含量先降低后升高,N3處理最高,甜味氨基酸含量呈倒 “N” 形變化,N2處理最高,且在N1處理下這兩種氨基酸含量均低于 CK。隨著氮添加量的增大,芳香類氨基酸含量持續升高,且各處理間差異顯著 (P<0.05) 。綜上所述,N2處理有利于提高實心竹竹筍甜味氨基酸含量,N3處理有利于提高鮮味、芳香類氨基酸含量,但當氮添加量達到一定程度時會增加竹筍的苦味。不同氮添加處理對實心竹竹筍呈味氨基酸占總氨基酸比例也有影響。隨著氮添加量的增大,苦味、芳香類氨基酸占比均呈 “N” 形變化趨勢,N1處理最高,N3處理最低。鮮味氨基酸占比先降低后升高,甜味氨基酸占比變化呈倒 “N” 形,鮮味、甜味氨基酸占比均在N1處理最低,CK 最高,且甜味氨基酸占比在各處理間差異顯著 (P<0.05) 。不同氮添加處理均為苦味氨基酸占比最高,鮮味氨基酸占比最低。除鮮味氨基酸外,其他各類呈味氨基酸占比在 3 種氮添加處理下均差異顯著 (P<0.05) ,說明氮添加影響了竹筍的食味品質。
2.4 氮添加對實心竹竹筍品質影響的主成分分析
實心竹竹筍品質第 1 主成分特征值為 12.221,累計貢獻率為 81.472%,第 2 主成分特征值為 1.993,進一步提高累計貢獻率,達到 94.762%,基本能夠全面反映指標的信息內容。
第 1 主成分的營養品質中,蛋白質的特征向量最大,為 0.980,其余依次為淀粉、纖維素、必需氨基酸、脂肪、維生素 C、木質素;呈味物質中的總酸特征向量最大,為 0.977,其次為單寧和可溶性糖,草酸為所有變量中特征向量最小的,為 0.578;呈味氨基酸中的芳香類氨基酸和苦味氨基酸的特征向量均較大,且芳香類氨基酸是第 1 主成分所有變量中特征向量最大的,苦味氨基酸、鮮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位于其后。
在第 2 主成分中,草酸的特征向量最大,為 0.745,其次為甜味氨基酸和鮮味氨基酸,其余變量的特征向量均較小,主要反映了氮添加量對實心竹竹筍食味品質的影響。
依據各指標在主成分分析中的權重分布,按照構建的主成分模型,對 4 種處理進行排序。在第 1 主成分中,N3處理有利于提高竹筍蛋白質、淀粉、纖維素、必需氨基酸和脂肪等營養物質含量,N2處理次之,CK 效果最差。在第 2 主成分中,N2處理更偏好于增加實心竹竹筍的酸味、甜味和鮮味,其次是 CK,N3處理效果最差。主成分特征向量結果顯示N3處理效果最好,N2次之,CK 最差。
3 討論與結論
氮素在植物生命活動中至關重要,施用氮素是竹林培育的必要措施。本研究中,增施氮素對實心竹竹筍生長性狀影響較小,各項生長指標變化穩定,僅單筍重在N2、N3處理時有明顯增加,與草莓、番茄等研究結果不同,可能與氮素影響實心竹竹筍竹腔的實心、空心情況有關,需進一步研究氮添加對竹筍和新竹竹稈實心變異的影響。竹筍的營養品質和食味品質受多種因素影響。增施氮素后,竹筍中的蛋白質及各類呈味氨基酸含量在N2、N3處理下相較于 CK 顯著升高,因為氮素是合成氨基酸和蛋白質的必要物質,且影響蛋白質種類和含量,進而影響竹筍營養品質。淀粉、脂肪含量變化規律與蛋白質相同,氮素可提高光合能力、淀粉合成酶活性及相關基因表達水平,還可能通過補充地下部分養分提高竹筍脂肪含量,相關機理需進一步探究。本研究中施用酰胺態氮,竹筍維生素 C 含量隨氮添加量增大而顯著升高,與毛竹林施用硝態氮的結果相反,可能與竹種及氮素形態有關。增施氮素后,實心竹竹筍的纖維素、木質素含量升高,雖粗纖維過多影響口感,但它們作為膳食纖維有利于提升營養品質。
單寧、草酸及苦味氨基酸影響竹筍適口性。施加氮素后,實心竹竹筍單寧、草酸含量升高,但占比顯著降低,且在N3處理時占比最低。苦味氨基酸含量先降低后升高,與毛竹筍研究結果一致。氮素可降低竹筍中苦澀物質含量,提升口感。實心竹竹筍的可溶性糖含量顯著升高,總酸含量在N2處理時顯著升高,糖酸比隨氮添加量增大而升高,但提升不顯著。鮮味氨基酸和芳香類氨基酸在N3處理時表現良好,但增加鮮味和甜味的同時苦味也增加,機理需進一步研究。總體而言,增施氮素能改善實心竹竹筍的適口性。施加氮素對實心竹竹筍生長性狀提升作用不明顯,對營養品質和食味品質有重要影響,不同品質指標改善程度不同。在N3、N2處理下,竹筍營養物質含量顯著升高,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及各類呈味氨基酸含量提高,苦澀味物質占比降低。主成分分析結果表明N3處理改善竹筍品質效果最好。本研究僅施加尿素作為氮素補充,不同形態氮素對竹筍品質和竹稈稈型的影響需進一步研究。
譚斐;陳雙林;凡莉莉;郭子武;江秀琴;胡瑞財,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南京林業大學竹類研究所;龍游縣林業水利局,20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