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戰略定位是探索其全部理論與實踐問題的邏輯起點,更是關涉其理論發展和實踐深化的核心問題。長期以來,從育人角度探索其地位的研究較多,而從立德樹人、社會實踐和治黨治國相結合的戰略高度認識和把握其戰略地位的明顯不足。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和方位,必須全方位深刻認識和把握其戰略定位。其 “立德樹人的鑄魂工程”“實踐發展的中心環節”“治黨治國的政治優勢” 三位一體的戰略定位,能夠澄清模糊認識,凝聚共識,加強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推進其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在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戰略作用。

">

欧美一级在线毛片免费观看,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成年人精品视频,国产精品手机视频

學術咨詢

讓期刊論文更省時、省事、省心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雜志投稿格式參考范文:論思想政治教育的戰略定位

時間:

  長期以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已深入人心,但從育人角度探索其地位的研究成果較多,從立德樹人、社會實踐和治黨治國相結合的戰略高度認識和把握其戰略地位的研究有待加強。其戰略定位既要從育人角度,又要從實踐維度,更要從治國高度來認識。立足全局看 “思政”,需從 “立德樹人的鑄魂工程”“實踐發展的中心環節”“治黨治國的政治優勢” 三位一體的戰略高度把握,以提升認識、凝聚共識。新時代新征程,只有深刻認識和把握其戰略定位,才能增強戰略自覺、發揮戰略作用,更好服務于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偉業,彰顯戰略價值。

  一、立德樹人的鑄魂工程

  思想政治教育的戰略地位首先體現在其是立德樹人的鑄魂工程。立德樹人是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塑造靈魂是立德樹人的核心工程。思想政治教育歸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做立德樹人的工作,做鑄魂育人的工作,著力推進鑄魂工程,才能真正立德樹人。

  思想政治教育是堅定政治方向的鑄魂工程

  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就要把鑄牢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人才培養第一位。政治方向是否正確,直接關系到培養什么人這一根本問題的解決。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就把 “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作為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的首要教育方針,鄧小平也指出學校應永遠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培養具有堅定正確政治方向的人才,直接關系到其成敗、人才培養成敗及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成敗,因此必須始終把鑄牢學生的政治靈魂、確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

  思想政治教育要鑄造政治方向正確而堅定的人。毛澤東曾指出,有了正確政治方向后還要堅定,要有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骨氣堅持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在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和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上必須旗幟鮮明堅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這是其鑄魂工程的根本。它通過加強政治理想、信念、方向、立場等方面的教育,使人們自覺把握并堅持正確政治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要夯實堅定正確政治方向的理論基礎。政治上的堅定來源于理論上的清醒,習近平指出 “理論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鑄造堅定正確政治方向的人,思想政治教育需發揮理論武裝功能,運用馬克思主義及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武裝頭腦,緊密結合實際,引導人們揭示和把握人類社會發展普遍規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特殊規律及中國式現代化時代規律,正確把握中國和世界發展趨勢,加深對新時代正確政治方向的辨別和堅守。

  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大勢堅定人們正確的政治方向。在復雜多變環境中,堅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鑄魂育人的重中之重。當今世界大國博弈和國內因素交織,需引導人們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國內外形勢、態勢和大勢,提高大是大非辨別能力、多元多樣選擇能力、大風大浪堅守能力,加深對堅持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政治認同和定力,并轉化為投身實踐的自覺行動。

  思想政治教育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鑄魂工程

  思想政治教育鑄魂育人,需注重通過立德來促進樹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習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都圍繞這一根本任務展開,發揮靈魂塑造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最根本的是要立德。“道德之于個人、之于社會,都具有基礎性意義,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德的重要性決定了立德的優先性及立德促進樹人的必然性。思想政治教育通過提升思想道德品質,塑造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道德規范和價值標準的認知與內化水平,促進個人、群體和社會發展。

  思想政治教育立德的目的在于樹人,通過立德促進立智、立體,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與科學文化素質、身心健康素質相互依存,思想道德問題常體現在科學文化學習和身體素質鍛煉中,如人生志向、學習誠信等。因此,要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科學文化學習和身體素質鍛煉中,幫助人們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動機、增強動力,為智力發展提供教育引導和精神支撐。此外,心理健康、身體健康、意志品質等也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發、引導與激勵,它還可激發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培養意志與韌性,奠定全面發展的健康基礎。

  思想政治教育是造就時代新人的鑄魂工程

  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鑄魂育人,最重要的是培養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 “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寄語青年 “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青年要 “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習近平 2024 年 5 月提出要 “努力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時代新人內涵更加充實豐富,不僅要有理想、本領,還要有擔當使命的歷史主動精神,將樹立理想與實踐理想統一起來,發揚愛國奉獻、吃苦奮斗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引導青年深切感知黨和國家對時代新人的現實要求,真正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時代發展深刻影響青年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等,為確保青年成為有用人才,必須深入推進思想政治教育造就時代新人的鑄魂工程,引導青年在世界發展大勢、歷史演進趨勢等中認清成長環境和歷史使命,培育奮斗和斗爭精神,克服躺平、佛系等消極狀態,勇敢面對困難和風險挑戰,成為時代先鋒。

  二、實踐發展的中心環節

  思想政治教育的戰略地位還體現在它是實踐發展的中心環節。毛澤東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團結全黨進行偉大政治斗爭的中心環節。如果這個任務不解決,黨的一切政治任務是不能完成的”,圍繞黨的政治任務開展的思想教育即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它不僅是開展政治斗爭的中心環節,也是一切實踐活動的中心環節。“革命和建設的實踐都已證明,一切工作的進步都以思想進步為基礎,都應緊緊抓住思想教育這個中心環節”,思想政治教育貫通于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社會實踐活動中,能有效引導、保證和促進各項實踐活動發展,任何工作和實踐的推進都離不開它。

  思想政治教育是增強實踐自覺的中心環節

  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矛盾是自發意識與自覺意識的矛盾,通過改造人的主觀世界來增強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自覺性,幫助人們實現從自發活動向自覺活動的轉化,因而必然通過增強實踐自覺成為實踐發展的中心環節。

  人類的任何實踐活動都是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而非盲目本能活動。毛澤東指出,“思想等等是主觀的東西,做或行動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東西,都是人類特殊的能動性”。主觀見之于客觀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主體缺乏自覺,實踐具有盲目性、自發性;另一種是主體形成正確思想認識并自覺指導實踐,使實踐具有科學性。這表明實踐活動離不開正確思想指導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喚醒人們依據自身需要和目的認識、改造世界的自覺意識,特別是探索和遵循規律性的自覺意識,克服盲目狀態;用正確、科學、先進的思想理論改造錯誤思想和價值觀念,推動人們對實踐對象、目的、過程、環境等形成全面認識,提高社會實踐的科學水平和自覺程度,激發內在動力和本質力量。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活動更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這一中心環節。列寧指出,“歷史活動的規模愈大,范圍愈廣,參加這種活動的人數就愈多,反過來說,我們所要實行的改造愈深刻,就愈要喚起人們關心這種改造并采取自覺的態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是億萬人民自己創造幸福生活的大規模實踐活動,需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這一中心環節,引導人們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方法自覺用于分析解決實踐中的實際問題,以高度自覺的實踐推動現代化強國目標實現。

  思想政治教育是凝聚實踐共識的中心環節

  任何實踐活動都是群體性活動,群體性共識是實踐順利進行的基本前提。習近平強調 “要做好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在統一思想認識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必然成為凝聚實踐共識和推動實踐發展的中心環節。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思想引導凝聚實踐共識的中心環節。人們的思想狀況受思想引導活動影響,“只要加強思想引導,把黨內外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廣泛團結起來,把國內外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充分調動起來,是完全可以形成共識的”。思想引導能將人們差異性的思想認識統一到推動社會實踐發展的方向和共同實踐目的上來,有效凝聚實踐共識。思想政治教育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強化黨的思想理論傳播,引領重大思想理論問題,增強思想引導的科學性,凝聚融合思想認識,奠定共同思想基礎。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價值引領凝聚實踐共識的中心環節。當人們追求共同價值目標、遵循共同價值規范,在價值判斷、觀念和取向上趨于一致時,能增強理解、尊重和信任,減少分歧與沖突,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思想政治教育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價值方向、協調價值目標、提升價值認同、筑牢價值共識,生成最廣泛的實踐共識。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利益協調凝聚實踐共識的中心環節。思想共識的形成根源于社會共同利益的客觀存在,馬克思指出 “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與他們的利益有關”,個體差異性決定利益訴求多樣化,“凝聚共識很重要,思想認識不統一時要找最大公約數”。思想政治教育幫助人們尋找利益的最大公約數,打破利益差異與分歧的困境,化解因利益分化產生的歧見,確立正確利益觀,認識不同利益主體之間的利益聯結和共通之處,增強利益共識,為實現共同利益打下思想基礎。

  思想政治教育是形成實踐合力的中心環節

  人是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體,任何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都需要實踐主體的廣泛參與并依賴于社會實踐的合力來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很大程度上根源于社會實踐活動規模拓展所帶來的社會整合的需要,是增強不同實踐主體的協同性以及實踐群體的凝聚力的重要實踐活動,因而在將單個人分散的力量轉變為集成性的社會合力的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非常關鍵的中心環節。

  社會實踐合力的形成,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激勵、規范、協調作用的發揮。鄧小平認為 “要團結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理想信念對實踐發展具有方向引領和動力支撐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凝聚、激發、動員社會成員參與實踐行動、形成社會合力的關鍵。思想政治教育引導人們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使人們自覺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下,形成團結奮進的社會合力。它還注重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來指導人們的認識和行動,用符合社會需要的道德規范調節人們的實踐行為,引導人們正確處理個體實踐和群體實踐的關系,自覺加強與他人實踐活動的協調、協作、協同,最大限度地凝聚社會合力,推動社會實踐發展。

  新時代,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需要億萬人民群眾的團結奮斗,也更需要通過廣泛、深入、持續的思想政治教育來最大限度匯聚人民群眾的磅礴力量,形成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強大合力,推動以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

  三、治黨治國的政治優勢

  回望黨的百余年奮斗歷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戰略地位還突出體現在其是治黨治國的政治優勢。早在 1982 年,時任中央書記處書記的宋任窮就在全國黨員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思想政治工作,黨員教育工作,這是一門科學,是一門治黨、治國的科學”,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中國共產黨百余年奮斗的歷史征程,是中國共產黨立黨立國、興黨興國、治黨治國、強黨強國的突出政治優勢,賡續傳承并充分發揮這一獨特政治優勢,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道路才會越走越寬廣。

  思想政治教育是立黨立國的生命支柱

  黨的創立、人民軍隊的壯大、新中國的建立,都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1932 年 7 月 21 日,《中央給蘇區中央局及蘇區閩贛兩省委信》指出,“政治工作不是附帶的,而是紅軍的生命線”。沒有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沒有黨的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人民軍隊建設的始終,沒有思想政治教育賦予人民軍隊以軍魂,就不可能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軍隊。而沒有黨的思想政治教育,沒有全黨全國人民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傳播和踐行,沒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思想政治教育貫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全過程,中國共產黨在艱難環境中的創立鞏固和新中國的成立發展都將難以實現。遵義會議期間,黨內高層次的思想政治工作挽救了黨、挽救了革命,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可以說,思想政治工作是紅軍的生命線,也是我們黨和國家的生命線,沒有以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談不上立黨立國,思想政治教育構成了立黨立國的生命支柱。

  在醞釀建黨時期,一大批有志青年和先進分子通過接觸、學習、研究、傳播馬克思主義,成為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追隨者,并創立了中國共產黨這一工人階級的先鋒隊組織。中國共產黨人在實踐中逐步認識到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鍛造高級干部、發動勞苦民眾、推進革命發展的重要方式,是實現全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的團結統一的重要保障。黨還鼓勵黨員深入到廣大群眾中開展宣傳教育,“把社會主義思想和政治自覺性灌輸到無產階級群眾中去”,人民群眾的階級覺悟隨之不斷提高,為黨團結帶領人民浴血奮戰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全國性勝利,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歷史證明,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生命線,成為立黨立國的強大生命支柱。

  思想政治教育是興黨興國的優良傳統

  《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鮮明特色和突出政治優勢,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在黨的百余年奮斗歷程中,中國共產黨人逐步深化對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的認識,不斷加強與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現了對思想政治教育這一優良傳統的賡續傳承。思想政治教育也將自身的發展熔鑄于黨的百余年奮斗歷程之中,履行興黨興國之責,推動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健康發展并取得巨大成就,成為興黨興國的突出政治優勢。

  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能夠成為興黨興國的優良傳統,就在于其切實服務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首先,服務于黨的偉大革命事業,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通過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闡明中國革命性質、對象等問題,用崇高理想信念團結動員全國人民,調動激發革命積極性,引領推動革命走向勝利;其次,服務于黨的偉大建設事業,毛澤東指出 “提高勞動生產率,一靠物質技術,二靠文化教育,三靠政治思想工作。后兩者都是精神作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用先進思想和科學理論武裝人民群眾,引導、激勵和發動群眾,推動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前進;最后,服務于黨的改革開放事業,聚焦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等關鍵話語進行教育引導,培育弘揚改革創新精神,激發億萬人民群眾投身改革浪潮和現代化建設實踐。可見,黨和國家事業的興旺發達離不開弘揚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優良傳統。

駱郁廷;軒  宣,武漢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