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考古介紹
《江漢考古》(Jianghan Archaeology)雜志是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管,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辦的中文專業期刊。國內統一刊號CN42-1077/K,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1-0327,國內郵發代號38-72,國外郵發代號Q652。該刊創辦于1980年,目前為雙月刊,小16開本,全書每期內芯128頁,定價20元。每期印數2500冊,通過郵局及中國國際圖書貿易公司海內外發行。
《江漢考古》自創刊開始即定位為考古類專業性學術期刊。秉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辦刊方針,立足長江、漢水流域,積極報道長江流域及南方地區文物考古新發現,發表了大量有較高學術價值的研究文章。
《江漢考古》是一種立足于長江流域考古發現與研究的學術園地。創刊以來經過四十年多年的發展,形成了鮮明的辦刊特色。大致可總結為如下幾個方面。
1.以江漢地區為中心、輻射長江中游地區的史前考古學文化研究。著眼點在于江漢地區文明的起源及其與周邊文明的交流融合。主要內容包括境內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等相關遺存的考古發掘報道和研究。
2.以楚文化和楚國歷史地理為中心的地域文化研究。著眼點在于楚文化在境內的起源與發展,及其與鄂、曾、唐、鄖等方國在地緣政治上的關系。主要包括楚文化的起源、楚郢都紀南城、楚系墓葬、楚國歷史地理等關注度較高的核心議題。
3.以楚地出土文獻為中心的古文字、古文獻學研究。著眼點在于楚地出土文獻的整理與研究,主要包括葉家山西周墓地、曾侯乙墓、包山楚墓、郭店楚墓、睡虎地秦墓、張家山漢墓等重要考古發現所出土文字資料,并圍繞相關資料開展文字學、文獻學層面的研究。
作為考古類的學術刊物,報道新發現、追求學術熱點是一項永新的課題?!督瓭h考古》在報道境內新發現、追蹤學術熱點方面一直做的比較出色??镉?980年創刊之時適逢曾侯乙墓的發掘完成,于是創刊號幾乎成了曾侯乙研究的專號。此后,湖北境內的歷次重要發現均由《江漢考古》率先報道并組織相關研究工作,有力的推動了學術研究的開展。特別是近年來圍繞曾國的考古發現有隨州葉家山、文峰塔、棗陽郭家廟三次重大發現?!督瓭h考古》在報道最新發現、推動相關研究方面成果豐碩。在相關考古發現申報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特別是前后多此主辦相關主題的筆談、研討會,極大地推動了相關研究工作的進程。
學術是常為新的。但是對于考古學來講,基礎資料的累積工作也是學術前進的另一助力。《江漢考古》在考古資料的積累上有自己的品格,講求錙銖必較、嚴謹求實,要求能夠全面準確反映所報道遺物遺存的出土面貌,以利于學術研究。長期以來逐步形成了《江漢考古》立論有本、無征不信、不尚空言的乾嘉式學風。
江漢考古欄目
考古發現、考古研究、科技考古、古文字研究、遺址保護、信息交流等江漢考古投稿要求
一、所投稿件必須是作者獨立研究、完成的作品,對他人知識產權有充分尊重,無任何違法、違紀和違反學術道德的內容;文中引文、注釋和其他資料,應逐一核對原文,確保準確無誤;如使用了轉引資料,應實事求是注明轉引出處;譯稿需譯者向原作者或出版單位征得翻譯版權,并將版權復印件和原文一并附上;若使用了外文資料,作者有責任將相關內容及版權頁的紙質復印件或PDF等格式的電子文件提交給本刊編輯部備查。書評類文章必須提供所評書籍的原稿兩件。
二、投給本刊的稿件,不得一稿兩投或多投。稿件主要觀點或基本內容,不得先于我刊在其他公開或內部出版物(包括期刊、報紙、專著、論文集、學術網站等)上發表。
三、本社刊物實行雙向匿名專家審稿制度。稿件正文中請勿出現作者個人資訊,行文亦請避免可能透露作者身份的信息。
四、本社有權對來稿做文字表述及其他技術性修改,來稿審理期限以半年為限。通過初審的稿件,本社將在此期限內向作者寄送“擬用稿通知”或通過電話、電子郵件等通知作者。逾期未接獲通知者,可將稿件改投他刊。
五、稿件一經采用,編輯部即會向作者支付稿酬,寄送樣刊。本刊已經加入《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CNKI系列數據庫、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數據平臺、超星等數據庫,編入數據庫的著作權使用費包含在編輯部所付稿酬之中。如不同意將文章編入上述數據庫,請在來稿時聲明。
六、本社對所刊登的稿件擁有長期專有使用權。作者如需將在本社刊物所發的文章收入其他公開出版物中發表,須事先征得本社同意,并詳細注明該文在本社刊物的原載卷次。作者如就該文接受媒體采訪,應事先告知本社,并保證對所發言論負責。作者對此如有異議或有其他特殊要求,請與本社協商。
七、來稿基本要求:
1、論文以10000字左右、考古簡報以20000字以內為宜。
2、請提供300字以內的中文摘要和3—5個關鍵詞。有條件的作者請提供中文摘要和關鍵詞的英文譯稿,供編輯參考。
3、來稿圖片要求質量上乘、清晰美觀,分辨率300線以上;線圖、拓片要求硫酸紙原圖、原拓或高分辨率掃描件,每張線圖大小不宜超過A4幅面,圖文內容必須一致,比例尺準確。
4、稿件請用A4紙格式,正文簡體橫排。標題20號幼圓;作者14號幼圓;郵編11號幼圓;摘要、關鍵詞9號宋體;正文10號宋體;注釋請用尾注,注文排9號宋體,具體格式請遵照“《江漢考古》關于引文注釋的規定”(請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