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生態學雜志介紹
《環境生態學》(CN:10-1620/S)是一本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大型月刊,自創刊以來,選題新奇而不失報道廣度,服務大眾而不失理論高度。頗受業界和廣大讀者的關注和好評。服務環境生態領域的研究、實踐、創新與管理,促進學科建設與發展,搭建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推動我國生態環保事業的發展。主要報道環境生態學領域的前沿動態及最新成果,關注環境科學與生態學的交叉融合研究,突出環境生態學領域的理論探索和實踐總結,聚焦環境變化導致的生態效應、生態保護修復技術及成效、支撐生態環境體制改革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有關政策研究。
環境生態學雜志欄目
生態調查與評估、生態資產與服務、農業與農村生態、氣候變化、濕地生態、生物多樣性、生態修復與管理、生態環境污染與防治
環境生態學雜志投稿要求
1.本刊要求研究論文必須有創新性,內容充實完整;研究快報必須含有首創性成果;研究簡報著重要求創新性;文獻綜述應由該領域內知名專家結合本人近年研究成果完成,要求有較強的前瞻性和指導性。
2.我刊嚴禁一稿兩投,重復內容多次投稿(包括將以不同文種分別投稿)以及抄襲他人論文等現象。一旦發現有上述情況,該作者的稿件將被作退稿處理,同時通知所在單位嚴肅處理,并向材料領域兄弟期刊通報。我刊將拒絕發表聯系作者作為主要作者的所有投稿。
3.稿件審查結果一般在2~3月之內通知作者,有個別稿件可能送審時間較長,如果超過3個月后仍未接到審稿結果,作者可與編輯部取得聯系后自投它處。
4.稿件的作者必須是直接參與研究工作或對其有重要指導作用的成員(如研究生導師等),協助做實驗的人員可放入致謝中。作者人數請控制在6人以下,嚴禁與論文無關人員掛名。聯系人請注明姓名、性別、年齡、職務、職稱、學位等自然情況。
5.論文如果是省部級以上任何一種基金資助項目,請注明基金號,放入Acknowledgement欄目中。
6.通過審查后需要修改和補充實驗的稿件,最晚不超過4個月將修改稿返回編輯部,如有困難需及時向編輯部說明情況,半年不返回,按自動撤稿處理。
7.來稿請務必保證文章版權的獨立性,嚴禁抄襲,否則后果自負。本刊所載文章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編委會和編輯部觀點。
8.如一旦發現一稿兩用,本刊將刊登該文系重復發表的聲明,并在3年內拒絕以該文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的任何來稿。
9.其他未及事宜,若發生爭議,雙方將協商解決;若協商不成,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和有關的法律法規處理。
10.編輯部收到稿件后立即返回回執,作者日后聯系時需注明稿件編號。因版權、剽竊、抄襲等由作者造成的糾紛,其責任由作者個人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