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尺寸排阻色譜法和分析型超速離心法對 ZG154 和 ZG187 抗體的分子大小變異體進行正交分析,并且利用液相色譜 - 質譜聯用儀、圓二色光譜、動態光散射和示差掃描熒光技術等從多個方面系統解析了造成聚集和斷裂的因素。結果表明,40℃時 ZG154 樣品在天冬酰胺 329 位點發生脫酰胺修飾的比例增加了 30.7%,相關修飾未改變蛋白二級、三級結構和穩定性,但通過增加分子間相互作用加速了聚集,并因琥珀酰亞胺的產生導致斷裂的發生;40℃時 ZG187 樣品在蛋氨酸 430 位點發生氧化修飾的比例增加了 36.9%,相關修飾降低了蛋白的穩定性,導致了斷裂的發生,但未改變蛋白二級、三級結構,且分子間始終呈現相互排斥作用,因而未發生聚集。此外,通過分析型超速離心沉降速率分析,揭示了 ZG154 二聚體沉降系數的變化和 ZG187 分子碎片間的非共價相互作用。研究結果為上述藥物研發和生產過程中的聚集與斷裂問題提供了檢測和分析方法。
">時間:
1 實驗部分
1.1 實驗原料
本研究使用的 ZG154 和 ZG187 抗體屬于 IgG1 類,由上海臻格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樣品通過標準色譜過程進行純化,在 40℃的培養箱中避光放置。實驗中所用的氯化鈉、二水合磷酸二氫鈉等試劑,分別來自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美國 Sigma-aldrich 公司、普洛麥格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美國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等,所有試劑均為分析純,未經純化直接使用。
1.2 實驗方法
SEC 測定分子大小變異體純度:采用 Agilent 1260 型液相色譜儀進行分析,對樣品的稀釋濃度、進樣體積、使用的色譜柱、流動相組成、流速、洗脫時間、柱溫箱溫度以及紫外檢測波長等都進行了明確的設定。
AUC 測定分子大小變異體純度:對樣品 ZG154 和 ZG187(質量濃度 2mg/mL)進行 SV 分析,包括在 20℃下平衡時間、使用的轉子和離心機型號、離心條件、掃描參數以及數據分析所用軟件、分布模型、分析置信水平等,同時還設定了不同樣品的溶劑密度、黏度以及 SEC 流動相的密度和黏度。
蛋白質 PTMs 測定方法:取樣品進行一系列處理,包括加入變性緩沖液、DTT,水浴反應后進行烷基化,再脫鹽處理,加入 Trypsin 酶反應,最后終止反應上樣分析,采用 Q-Exactive 型液質聯用儀,對儀器的離子源、質量分析器、色譜柱、流動相以及洗脫模式、分析模式和數據分析軟件等進行了詳細說明。
蛋白質二級與三級結構測定方法:采用 ChirascanTM VX 型圓二色光譜儀在室溫下測定樣品圓二色性,對樣品稀釋濃度、比色皿規格、光譜測量范圍、步進、采樣時間以及結果處理方式都進行了規定。
蛋白質熔融溫度檢測方法:采用 Prometheus NT.Plex DSF 型蛋白穩定性分析儀測定樣品熔解溫度,對毛細管吸取樣品的要求、熒光激發強度調節、起始和終止溫度、加熱速率以及確定蛋白質熔解溫度的方式進行了說明。
蛋白質擴散相互作用系數檢測方法:將樣品稀釋到不同濃度,離心后加入 384 孔板,使用 Plate Reader Ⅲ 型高通量動態光散射儀測定擴散系數,規定了測定時的溫度、激光功率、測量時間、平行測定次數以及計算擴散相互作用系數的公式。
2 結果與討論
2.1 SEC 分析樣品聚集與斷裂行為
40℃時,ZG154 樣品中高分子量物質(HMW)隨放置時間延長明顯增加,聚體和低分子量物質(LMW)含量也逐漸增加,其聚集與斷裂行為同時發生;ZG187 樣品在 40℃放置一個月后,HMW 含量變化可忽略不計,但 LMW 含量從 0.2% 增加到 2.1%,表明只發生斷裂行為。這體現出兩種 mAbs 對 40℃環境反應存在差異,后續需 AUC-SV 進一步分析。
2.2 AUC-SV 分析樣品的聚集與斷裂行為
相較于 SEC,AUC-SV 更有助于表征樣品原生狀態。ZG154 樣品在 40℃放置時聚體含量明顯增加,二聚體沉降系數逐漸降低;ZG187 樣品在 40℃下放置一個月后,聚體含量幾乎不變,但在 SEC 流動相中測試時,沉降系數分布顯著變寬且出現碎片峰,這是因為 SEC 流動相高鹽濃度影響了蛋白構象和碎片間非共價相互作用。此外,AUC-SV 測量的聚體含量超過 SEC 法測定結果,是由于 SEC 分析時流動相使樣品稀釋導致聚體解離。
2.3 蛋白翻譯后修飾變化
蛋白質的 PTMs 變化是導致其聚集和斷裂行為的重要因素。40℃放置 1 個月后,ZG154 分子重鏈 Asn 329 位點脫酰胺修飾比例增加較少,進行 2 個月加速穩定性實驗后,該位點脫酰胺修飾比例增加了 30.7%,同時還有其他位點發生脫酰胺或異構化修飾。脫酰胺會引起蛋白質疏水性變化,易引發聚集和斷裂。ZG187 樣品在 40℃放置一個月后,HC 上 Met 430 位點氧化修飾比例增加了 36.9%,還有少量其他位點氧化修飾,Met 氧化會影響 mAbs 構象穩定性,對聚集與斷裂有顯著影響。
2.4 不同修飾對蛋白二級與三級結構的影響
蛋白質二級與三級結構變化可能導致疏水區域暴露,引發聚集。CD 分析表明,40℃條件下放置前后的 ZG154 和 ZG187 樣品的 CD 圖譜沒有明顯變化,說明 ZG154 分子 Asn 329 位點的脫酰胺修飾和 ZG187 分子 Met 430 位點發生的氧化修飾沒有導致分子二級和三級結構的變化,且二者的 N 糖基化修飾在 40℃放置過程中基本不變,表明其聚集與斷裂行為不是由蛋白二級和三級結構變化引起的。
2.5 不同修飾對蛋白穩定性的影響
Tm 是衡量蛋白質熱穩定性的重要指標,脫酰胺和氧化修飾可能破壞蛋白質折疊穩定性。40℃放置后,ZG154 分子各個結構域 Tm 值基本不變,表明其聚集和斷裂行為不取決于結構域穩定性變化,而是與琥珀酰亞胺形成有關;ZG187 分子的 Tml 顯著下降,說明 Met 430 位點氧化修飾降低了其單個結構域穩定性,導致斷裂行為發生。
2.6 不同修飾對蛋白分子間相互作用的影響
kD 用于描述溶液中溶質分子間相互作用力,蛋白質聚集與分子間相互吸引有關。ZG154 樣品的 kD 值為負,說明分子間存在相互吸引作用,40℃放置時聚集行為與之相關,且 Asn 329 位點脫酰胺修飾增加了分子間相互吸引作用,加速聚集并使二聚體沉降系數變小;ZG187 分子的 kD 值為正,且 Met 430 位點氧化修飾后仍為正值,表明分子間總是相互排斥,所以未發生聚集行為。
3 結論
ZG154 分子 HC 上 Asn 329 位點脫酰胺修飾比例增加 30.7%,加速分子聚集并導致斷裂;ZG187 分子 HC 上 Met 430 位點氧化修飾比例增加 36.9%,導致分子單個結構域穩定性下降而發生斷裂,但分子間始終相互排斥未發生聚集。該研究為 ZG154 和 ZG187 抗體的進一步分子優化設計和制劑篩選提供了理論依據。
陸治錦;文璽凱;劉魯杰;王宜冰;沈春雷;伍 維;沈智勇;趙黎明,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上海臻格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上海市細胞代謝光遺傳學技術前沿科學研究基地,20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