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區資源與環境雜志介紹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是內蒙古農業大學主管,內蒙古農業大學沙漠治理研究所與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內蒙古自然資源學會合辦,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干旱半干旱區資源研究專業委員會、內蒙古農業大學沙漠治理學院、草原與資源環境學院、內蒙古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內蒙古財經大學資源與環境經濟學院協辦的區域性、綜合性學術刊物。1987年創刊,月刊,每期208頁,約36萬字。國內刊號CN15-1112/N,公開發行,各地郵局均可訂閱,郵發代號16-64,每期每本定價40.0元,全年480元。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的辦刊宗旨是: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原則,執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針,充分發揚學術民主,促進科技發展,活躍學術氣氛,交流學術經驗,繁榮學術研究,及時反映國內外干旱區的研究趨勢與動態,為干旱、半干旱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建設提供理論與技術展示平臺。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以區域性、綜合性、學術性為特色,既關注干旱半干旱區的資源環境問題,也關注干旱半干旱區的社會經濟問題。尤其重視干旱區形成、演變及環境整治、資源合理利用與干旱區綠洲化、干旱區產業結構布局與調整方面的論文。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入編期刊、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核心期刊(CSCD)、中國科學技術信息所科技核心期刊等。在2024年清華同方公布的《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上,復合影響因子4.736,在14種資源科學類期刊中排名第3位,位居Q1區。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雜志欄目
專座、理論與方法、綜述、信息動態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雜志收錄歷史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200420082011201420172020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000-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4-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報告20182022干旱區資源與環境雜志投稿要求
1.注釋采用腳注方式,每頁重新編號。腳注中如涉及公開發表的文獻(包括電子文獻)應作為參考文獻在文后出現,不宜采取腳注方式。
2.題目簡明確切地反映文稿的特定內容,起畫龍點睛的作用。一般宜20個字左右。
3.來稿請采用尾注,請不要采用腳注或夾注。參考文獻應按照《GB7714-2015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錄規則》規范要求列出。
4.圖表盡量少而精,能用文字說明的不用圖表。必要的圖表必須用墨筆繪制,符合統計學要求。
5.正文:要求結構嚴謹,表達簡明,語義確切,論點鮮明,論據充分,引用規范,數據準確。文內標題要簡潔、明確,標題層次不宜過多,可采用阿拉伯數字連續標號,如“1”“1.1”“1.1.1”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