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院刊介紹
《故宮博物院院刊》是由文化和旅游部主管、故宮博物院主辦的人文類學術期刊,以立足于實證基礎上的文博和明清宮廷史研究為主要特色。長期以來,刊物堅持以黨的出版方針為指導,堅持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自覺維護學術的嚴肅性和誠信?!对嚎穭摽?958年,1958和1960年出版兩期后即停刊。1979年復刊為季刊,經過多年發展,2019年改為月刊,至今出版近250期。
刊物注重挖掘故宮博物院豐富的學術資源,立足本院科研力量,面向社會學界,關注文物和考古新資料,關注學術發展前沿,注重多學科相融合研究的方法論進步。同時,刊物堅持專家學者匿名審稿制度,嚴把論文質量,保持了學術的嚴肅性和公信力。
自1996年起,本刊連續9次入選北京大學編輯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0年,本刊入選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考古類擴展版”,2013年至今入選“考古類正版”;同年,《院刊》入選由清華大學圖書館、中國學術文獻國際評價研究中心遴選的“2013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人文社會科學)”,次年,入選“2014年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人文社會科學)”。2015年及2018年,本刊被收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評價中心的《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綜合評價指標體系》(AMI)核心期刊,2015、2021年,入選由中國人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成果評價研究中心公布的“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同時,本刊還入選武漢大學《中國學術期刊評價研究報告》(RCCSE)2020年度“考古學”類核心期刊。此外,刊物還榮選“2015年度中文報刊海外發行最受海外機構歡迎Top50”。2016年,《院刊》榮獲中國期刊協會和中國期刊交易博覽會評選的“中國最美期刊”稱號。2019年,《院刊》入選中國期刊協會舉辦的2019年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70周年精品期刊展”。
目前,《院刊》主要欄目包括“文物研究”(含“古書畫”“古陶瓷”“古代工藝”“古建筑”“美術考古”等)“考古學研究”“明清歷史”“文??萍?rdquo;“博物館學研究” “大家訪談”“學術動態”等。
故宮博物院院刊欄目
“考古學研究”“文物研究”“明清歷史”“宗教藝術”“文物保護與科技修復”“博物館研究”“圖像與歷史”“古建筑研究”“學術動態”故宮博物院院刊投稿要求
一、來稿請使用規范簡化漢字(除古文字、古文獻專論文章及印鑒之特別文字外),字數一般不超過10000字,文前請附400字以內“內容提要”及2-5個“關鍵詞”,并請提供文章標題、作者姓名、內容提要及關鍵詞的英文翻譯(日韓等國外作者,請提供姓名的西文拼寫)?;痦椖空堅陬}注(*)中注明項目名稱和項目編號;論文寫作中致謝的內容,請寫在篇末“附記”中。
二、中國朝代年號及干支紀年均使用漢字形式,其后另加括弧標注公元紀年(僅在該年號首次出現時標注),如宋淳祐元年(1241);第一次提及外國人名,可附原名,如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ne)。
三、論文配圖需單獨提供文件(JPG或TIFF格式),要求圖片清晰,每張圖片不能小于3MB。配圖需在文中插入序號,如〔圖一〕、〔圖二:1〕,并確保文件圖號和正文插圖序號對應。
四、來稿請于正文外另附單獨的作者信息文件,包括作者單位、年齡、職稱、電話及電子郵箱。